QUESTION: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物品是工业設計师所设计的?
我的观点是:
谢@谢竹君 邀。问题的范围限定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语境里,那就好办了。
如果讨论的范围是工业设计是做什么的,那我通常会先告诉对方“所有一切你能买到的批量生产的东西都归工业设计管”,再根据对方感兴趣的程度选择解释或不解释,以及解释的方式。但既然问题限定在了日常生活的范围里,那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个非常简便的工具:
购物网站
但凡大家在亚马逊、京东、苏宁易购等这类综合购物网站上能看到的商品,几乎都经过了工业设计师的手。工业设计下的子目录,几乎是和这些购物网站的分类名录是保持一致的。在这其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标准隔离掉不属于这个范围的物品:
1.服装、织物
2.印刷品
3.手工制品
4.艺术品
5.电子元器件、零部件
等等…
以上这些不属于工业设计的物品所拥有的共同的特质大致可归纳为两点:
1.非批量化生产
2.非成品
那么有人要说,服装和家具不是同时符合“批量化生产”和“制成品”的标准么?这就涉及到工业制造下的分类了。因为仅从“工业”的角度来说,服装、家具这些都可以算是“工业制品”,但现代设计的分类当中渐渐地把这些有特殊诉求的行业划分开来,形成了新的设计分类,于是在工业设计的范围里我们一般不讨论服装、家具这些物品。
以上所说的是大家日常可以购买到的商品,但还有另一类东西,作为消费者我们是买不到的,但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
各类大中小型设备
小到我们在银行办理业务或刷卡消费时所用到的ATM、POS机、密码键盘和拍照摄像头,再到我们每天上网时运作在网页背后的每一台服务器,再到我们坐在空调房里享受恒温环境时头顶上的中央空调系统,甚至包括你每一次出行时所搭乘的各种交通工具以及进出地铁的那一道闸门,还有很多隐藏在我们的生活里、无人关心的大量设备,那也凝聚了许多不知名的设计师们辛勤的工作。
如果你身边有工业设计师朋友,请一定要抱抱他们,他们为这个世界的每一点实实在在地进步都贡献出了自己无数的日夜与泪水。
原始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136505/answer/50962633
QUESTION:驱动一个人长期写作博客的动力是什么?
我的观点是:
前两年关注这个问题,是想看看大家都是怎么想的。今晚在下班路上忽然想翻翻过去关注的问题,看到这个题目时猛然意识到一件事:从2005到今天,我已经写了十年。
整整十年。
这个时间跨度,足以让一个门外汉经过无数努力成为一个领域里的行家里手,足以改变一个人,改变世界。
2005年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支手机,从我妈那里接过来的夏新。那一年,我遇到了迄今为止我生命中最热爱的两件事:设计和话剧。从郁郁寡欢的烦恼少年,开始尝试走向人群、走向舞台。在一个没有冬天的城市里生活了四年,却没学会一句当地语言,然而却结识了一群会飞跃千里专程赴约演出的好伙伴!
如今我更新博客的速度不如在校那会儿,随着社交网络的演变,越来越少人会去看我的博客,毕竟那除了不定时的、偶尔才有的关于专业的文章外,大多不过是一些个人的日常想法和某种自恋的记录罢了。
可尽管这样,我还是在写。
我脑海里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要写呢?可不可以不写?写下来会怎样,不写会怎样?要弄清楚这个原因,或许得回到更早之前的时光里。
在我还是初中生时,那会有一个网站,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知道,叫“中国学生网”。它的网址很有趣,是http://6to23.com。醒目的人一眼就看出是什么意思了,于是我开始了泡论坛的网络写手生活。当时一起管理文学版块的几个朋友如今还保持着联系,有时出差经过还会约出来聊聊天。在那个年代,我们即使上着网,也还是坚持着与网络上认识的人以“笔友”的方式来沟通。那时候我们开始在网络上发表一篇又一篇自我感觉良好的文章,在文章下与人聊文学、聊人生。尽管我们还没有什么人生,但除了课业,写作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是我们能与千里之外的人交流的最好的方式。
而那时候,正好出现了两个人:韩寒、郭敬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梦想照耀着少年们的夜晚,尽管知道自己也许无望,但这个梦想让许多人坚持着写作。也许这个词不该出现在这个语境下,然而对于那时的少年而言,这就是严肃的写作。
尽管梦境过了许多年,对写作的执念始终未能消散。
在高考前,我决定开始正经地写日记,记录下自己那一年。之所以说“正经”,是因为以往写“周记”都属于政治任务,是每周一篇的例行作业,谈不上写作。尽管偶尔会雅兴大发,但远称不上是属于自己的日记。那一年确实很多故事,小小的日记本在高考前的五天,正好写满。那仿佛一个讯号:新时代来了。
由于那一年的记录养成了习惯,导致我在高考后开始发愁,我必须找到一个能自己写日记、写文章的地方,不然那无数的表述欲该如何宣泄啊!就这样,我在另一个以“中国”开头的博客站点开始写博客。那是中国博客网,域名是http://blogcn.com。
如今,这两个域名都已是黄土里的历史,里面的人也都东奔西散,不知何方。
写了五年blogcn,后因运营的原因无奈放弃,遗憾的是由于网站团队的不负责任,丢失了大量数据,相信每一个blogcn的老用户心中都对其藏着一万万个恨吧。幸好在崩盘前抢救了大部分的数据,就在blogcn决定转用Wordpress后台时,我也决定,把数据搬去WP,在那边重新开始。
此前一直觉得自己还是个新用户,直到我写到这里才意识到,在WP也已经写了五年了。
这十年间,互联网发生过并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然而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么?是的,那每一点一滴的影响,都保存在我的博客里。除了互联网,还有友情、爱情和亲情,甚至还有哲学、宗教和设计,每一件小事对我的影响,都被保存在那里。
这种保存癖,大概是来自我父亲。在我还是小学生时,他就教我收集火花、糖纸、烟盒,至今家里还有几大箱。他说,这些东西记录着这个时代,你二十年后再看这些糖果纸,就能看见一个时代的缩影。如今不用再等二十年,只要两年,就足够一个产品从生到盛、转眼死亡。
但我这份对时间尺度的理解,对日夜洪流的态度,就是从这种“收藏”和长年的记录里慢慢形成的。我们无须谈论这样是好是坏,只要自己认为那是对自己有益的,与别人的习惯是否一样又有何妨呢?我很庆幸自己写了这么多年,因为即使记录了再多蠢事,那也是自己之所以成为自己的每一步脚印。
写到这里,我或许该想想,欠自己的那两篇读书笔记、一篇影评以及一篇开箱文什么时候才能补上?囧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