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讪设计师 | 第三期 | 陆晏

这次被搭讪的设计师,是我非常钦佩的一位前辈。不论是人品、智商、设计还是身材,都很难挑出瑕疵来的这位大神,就是江湖人称“全能超人”的陆晏。本期我们聊到了设计的自学生产与设计的协调3D打印互联网硬件创业等话题。

2009-CP212009 | 老人手机 | CP21

晏哥原本学的是机械工程,据他自己说是在肇庆一家小型机械企业的宿舍里萌发了做设计师的梦,于是辞职回家闷头自学设计。十三年的设计师生涯,无数成功案例,幸亏当年转了行,不然真是业内一大损失。

虽然很遗憾之前没机会跟晏哥合作项目,但时不常遇到一些问题都会去请教他。晏哥最近超级超级忙,但还是抽出了宝贵的时间来参与,真的是非常非常感谢!

以下为本期采访正文:

您原本是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是什么促使您投身工业设计的呢?机械专业的知识在您十三年的设计生涯里产生了哪些影响?正反面都可以说一说。

我到目前对机构、结构的兴趣依然不比设计少,并不是因为所学专业,而是自小就喜欢。也对结构更敏感、自信。我父亲曾经是个钳工技师,他工作的车间是我小时候放学后最常去的地方之一,各种铁家伙从小就伴着我,让我对机构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而工业设计,自然也是因为喜欢,我还在小学时,上课开小差在书本上画画,都是画的电视机冰箱什么的,还没少让老师教育。

做设计,也算是种回归吧。

毕业后我在决定学学“设计”时,甚至都不知道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存在。心底的一些渴望推着自己进入了这个新的行业。所谓的学“设计”,也仅仅只是学学软件,三个月闭门造车式的学习后,我带着自己的三个作品,找到了第一份设计工作。

2002-CONNOR_CDplayer02
2002 | 求职作品 | CD机

2002-NO002_BOX_1
2002 | 求职作品 | 电脑主机

2002-NO003_TELEPHONE_04
2002 | 求职作品 | 手机

大学所学的机械专业,是个宽泛的专业,学的都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内容,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独门知识和绝技,可以说毕业即失业。但我对结构的喜好并没有因为从事设计职业而无用武之地,很幸运的,在我的工作中,结构与设计是一个结合体,我能惬意的在工作中同时用到两方面的“感觉”。

正面的方面,我可以更好的控制、规划我的设计作品,尽可能主动的做设计,避免因为“工艺”的条框限制设计的发挥,且在导入结构设计的时候,可以给予工程师更详细的结构构想,以最大的实现设计的想法。

反面,嗯,如果说这个问题问的是机械专业的背景对做工业设计有什么负面影响,我觉得没有。如果是说我个人作为产品设计师还欠缺的,就是我往往过于“理性”,缺少了点设计的激情和放纵。

2006-录音笔
2006 | 录音笔

刚才说到自学,能不能说说当时是怎么入手的,大致的学习过程能不能给想自学的人一个大概的介绍?

自学这东西,还真没太多可说的。当时从论坛里了解到一些设计的流程和需要用到的软件,给自己定了一些题目,就开始做,边摸索边做,边做边摸索。

前提是自己真的想学,有了这个前提,就好办了。现在的网络比那时候方便得多,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资讯,自学的过程能加速不少。我当时的求职,领导看的其实也不是我的“作品”,而是我的态度。

对于非设计专业的学生,例如工商、文史这样的年轻人,在自学这方面,您会给到的建议是…?

设计是个听起来、看起来很美的行业,特别是产品设计,概念形成到设计实施,直到最后的生产落地,都有各种因素制约。想要自学产品设计,首先是要很好地理解这个行业,她并不是艺术。

有了全局对行业的认知,剩下的就比较简单了,如今资讯获取方式很多,从设计理论知识到软件应用学习,都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相应的信息。

那您平时会关注哪些类型的产品比较多呢?通常会关注产品的哪些要素?

各种产品都会关注,只要是漂亮的,功能好的。除了第一眼的外观,会关注产品的使用感受和品质、工艺细节。比如标签的设计,电池仓内的设计,这些普通消费者不太关注的地方可以看出一个产品设计时的用心程度,也是我评判一个产品是否优良的标准。

那您应该也会去研究它的机构和结构吧?

普通消费产品,机构也好结构也好,是服务于设计的,是基础,隐形的。我很倾佩巧妙的结构设计,倾佩设计这样产品的企业对“看不到”的地方的努力。这即反映了对细节的态度,也证明了开发实力。

2009-排队机 2009-排队机22009 | 排队机

那作为消费者的时候,设计师身份对您选购商品会有哪些影响呢?比如选购和比较的标准是什么,或者在您决定购买前,会主动了解哪些讯息?

上面说的那些也是我个人购买产品时的一些标准。设计师的身份没太大影响。前面说了我很理性,一般购物,一是考虑价格,二是考虑设计及外形,再就是功能。

大多数情况下是买性价比高的,大品牌的产品。也更倾向于购买基础款,也就是低端产品。一款产品的功能配置、设计,很多时候要考虑营销,而不是真实的使用,高端产品会存在一些过度的设计和无用的功能。

购买主要还是在网上搜寻资料:性能、价格,提高效率,比较起来也简单。

2009-B
2009 | 美的电磁炉

嗯,那您有没有一些有趣的“职业病”呢?比如我会把衣柜里的衣裤袜子按色彩、季节、材质来排列,您会有类似的习惯或怪癖吗?

你这个应该不是职业引起的吧?我可没有啊。

啊哈哈哈,那我换个例子,比如看到别人的手机会拿过来摸摸看看,或者看到个路过的车不自觉要说这线条如何如何之类的。

这个当然有了,不过没以前那么爱去评论了。清楚了一个产品背面的工作比表面的工作多。不过如果特别有损市容的产品,还是会忍不住的。

哈哈哈,有损市容的产品?

一个产品里面的工作比表面的多,如果表面上的设计做得不好,那自然值得怀疑里面的很多工作也不好。

就是您会从表面工作的完成度去推敲它背后工作是否做到位了,是么?

这是最简单的联想,我想很多人在不了解产品时,除了品牌,只能从外观上去评价一个产品的优劣了。

2012-心电 2012-心电22012 | 数字心电图机

嗯。那您这么多年工作经验里也和许多工厂打过交道,能不能谈谈这些接触当中国内制造业给您的印象?感觉他们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和阶段?

遗憾的是我一直在设计公司,没有能进去一家大企业,没有感受过大企业的优良供应链是具体怎样的状况。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加工生产的确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任务:工厂虽然多,但配合一般,很多小厂技术实力、管理状况堪忧,大厂因为成本问题,又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小型企业的产品开发。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且在设计阶段,设计和工厂间缺乏沟通桥梁,不能确保生产可行性。

2012-框架断路器 2012-框架断路器22012 | 框架断路器

与工厂沟通过程里配合协调遇到过哪些问题?最终怎么解决的?

目前国内中小型产品厂商普遍不太重视供应链的建设,多数是产品就要开始生产了再找厂家,通过一两次商务交谈来决定是否合作。产品的设计环节的可实现性把关全靠设计师和工程师,这样通常都会遇到生产的问题,要不就是产品妥协,依据各工厂的工艺能力修改,要不就是硬上,造成产品瑕疵。

目前的解决只能是尽可能在设计环节多些把关,减少不确定的风险点。运用“设计”的手法运用成熟稳定的工艺去营造良好的外观,特别是针对目前很多的初次涉及产品的创业企业,实体产品更需要稳中求胜。

您觉得眼下3D打印技术对设计、设计师以及制造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前阵子3D打印在智能硬件圈子里火过了,话题不断,现在趋于平静了,是该好好的将它用起来了。

目前的3D打印,有些价格已经足够低了,但易用性还不够,有不小的几率打印失败,操作、设置的细节也很讲究,一个需要伺候的“工具”很难称得上是好工具。大家都在期待3D打印在技术上的下一次突破:便宜、快、高精度的真正好用的设计、生产工具。

说了不好的,也说说好的,在两三年前,在自己公司里甚至家里,能三五个小时,最多一个晚上就出来一个相对标准的模型,是不敢想象的。而且机器体积小、运转过程整洁、对小环境影响小、成本低。手工打磨的高密度泡沫模型现在已经没有了市场,太慢,也不准确。只是3D打印毕竟是从电脑里模型加工出来的东西,缺少了手工打磨模型时的创造环节,少了点“设计”味道,更多的是“加工”感觉。

再说对于制造业,也绝对是个很好的工具,极大的缩短了一些验证环节。甚至一些测试用、试产或是小批量的产品,直接可以免除了高成本的开模制造或者是CNC模型方式,直接用3D打印实现。极大的拓展了设计和制造的想像空间。

2013-智能药箱
2013 | 智能药箱

对于时下火热的互联网硬件创业,您会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审视、评判这些团队以及他们所做的产品?

刚才有提到过一些,硬件创业,多数的团队精力还是在产品的内在,着眼在软件及数据上。对于实体产品,多数创业团队不太有经验。通过外部资源的方式提升这块的缺失,是通常的办法,目前观察,也都很有效。

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有多个产品线,一类产品又有众多型号。投入在一款产品上的精力有限,重视程度也有限。而硬件创业团队,实体产品通常都很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一款,通过软件的迭代升级或者差异化来形成自己的产品更新或高低配产品。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少而美”,有足够多的精力及资源投入到一款实体产品上。且因为做产品思路不同,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在互联网上卖场里占据一席之地,产品设计也是极其重要一环,大家都拼尽全力。所以我们看到的创业团队的产品往往更细致漂亮,更有话题,更能吸引大众眼球。

2014-分析仪
2014 | 分析仪

您如何看待“甲方审美差”这类的观点?

“甲方审美差”,这个,我不记得我有没有说过同样的话了,但类似的想法,我个人也是有过的。在国内因为关于“美”、“艺术”的基础教育缺失,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普遍的审“美”能力的确较低。我们身边粗陋的各种产品、网页、广告、甚至建筑比比皆是,很多时候也的确是“甲方审美差”造成的,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设计师差”造成的。

所以,如果这句话是设计师的抱怨,那就是设计师需要提升自己,能取得甲方的信任,做好设计,并说服甲方,这才是目前大环境下应该要做的。不然,会碰到很多的“审美差”的甲方。

对比现在和十年前,您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最大的进步或收获就是认识了更多的甲方们和乙方们,并将大家都变成了朋友。

 

本期采访内容就到这。

想对陆晏做更多了解的读者可以点击工业设计师 陆晏,看到他的另一些作品、介绍和概念阐述。

同时也向大家推荐一个聚合了大量一线工业设计大牛的微信公众号:设计疯人院(微信号:madider),院里本周末有设计师线下活动,详情请查看今天公众号内推送的设计疯人展 | 之上LOFT

能看到这里的读者,相信大多是设计师或确实对设计感兴趣的朋友,所以我想听听大家的反馈意见或者建议。给我留言,说出你:

  1. 感兴趣的话题;
  2. 对这三期的感受;
  3. 对采访话题的个人观点;
  4. 想向设计师提出的问题。

你的回音,会在未来的搭讪中体现出来。

本文也发布于微信订阅号『SUiTHiNK』及知乎专栏。

订阅号ID:suithinks | 与你从设计、人文聊到天文、地理

...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