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内含广告成分,过敏体质者请勿服用!
( 原标题:【和手机打一架吧!】以设计为驱动力,做点正确的事。)
这篇文章其实半个月前就在设计疯人院的公众号(madider)里推送过了,我很犹豫要以什么形式来记录这一件事,一来我不希望这是一篇纯粹的广告文,二来其实我还是希望能谈一下设计的。于是在写公众号推文的时候我就尽可能以设计类博客的口吻来写,既作为一份对自己的交待,又不会让知乎和公众号上的读者讨厌。
“你现在在做什么啊?”
这一年多来我被问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但创业这种事就跟怀孕一样,胎没坐稳的时候,你是不大敢或者不太愿意跟别人说的。今年我有了孩子,确实感觉到这两件事是很相似的。
现在,是时候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们做了一款产品。
我们团队把这款产品定义为 “ 智能轻车机 ”,它是一个全新的品类。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基于4G+GPS+北斗来实现离线+在线导航,具备高清网络摄像头和娱乐服务的一体化智能设备。
换个说法,即使你车开到了手机没信号的地方,它依然可以正常导航,没有任何区别;你想查看行车记录了,但人不在车旁边,那就打开手机吧,想看就能看,还能在行驶过程中,随时mark下路上的趣闻趣事,分享出来;或者你停在一个巨大的地下车库里,记不住具体的位置,没事,遥控它告诉你就可以了;还有比如朋友发给你一个地址,你出门前发给设备,上车就直接导航走人诸如此类。功能我就不赘述了,具体的介绍可以在我们的众筹页面上看到。链接附在文末。
做一个新品类其实风险很大,但同时也意味着你有机会,从根本上去做对这件事情。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很多人并不了解车品这个市场真实的样子,在我刚介入这个项目之初也被狠狠地刷新了三观。今天的车载后市场就相当于07、08年的手机市场,山寨横行,野蛮生长,乱象丛生。这是一个只要能赚到钱,就可以吃相极为难看的行业。
然而越乱,越需要冷静下来,从根源上反思设计。所以这个项目很合我的胃口,哈哈哈哈哈。
在寻找设计的原型上我们花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期间尝试过将近四十种不同的方向,然而最终敲定现在这个方向,是基于老司机们十几年的吐糟心得,从中其实很能看出问题来。
我作为设计师的角色,就是听他们抱怨,坐他们的车,看他们在路上的样子,像看侦探片一样,旁观着这些蛋疼的瞬间,然后抽丝剥茧。很有趣的是,我在这个过程里渐渐有了对于Affordance的新的理解和应用。
举颗小栗子,在车载产品的传统思路里,按键往往以一颗一颗的形态布局在屏幕周围的空间里,设计也沿用原车的按键形态。这个思路其实在车厂原装的内饰设计里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原装的内饰在人机交互关系和互动空间上都有足够的余地来探讨,然而对于后装的电子产品就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一来,车内所有最佳的“点按”位置早已被原厂的设计占用,这是必然的;
二来,在狭窄空间内操作非集成化的后装产品,任何颗粒状的按键都意味着精准操作,这在车里是不安全和不方便的。
我们做了两个尝试:
1、拿掉所有不是产品必须的按键;
2、置换掉“按下一颗按键”这个动作。
可以置换掉“按”这个动作的备选方案有不少,可以拧、可以拨、可以旋转、可以插拔,但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动作,即干练又符合人的动物本能。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必然有过这样的经验:
电视机不显示画面了,上前去拍两下;
收音机不响了,拿起来拍两下;
脑袋浆糊了,拍两下。
其实这个“拍”的动作早就已经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里了,那就是我们的电灯开关。这就是,最符合本能的那个动作。
对于一个全天候工作的小助手,还有比拍拍脑袋叫醒他更好的方式吗 ^_^ ?
除了全新的产品定义,我们还设计了一套语音+飞梭+触控的三位一体空间交互。这个小小的飞梭,就是我们在安全和便捷这两个部分的关键角色。
易用性、绑实度和流畅度很关键。
大量的手板验证和修改自然是必须的,但要达到上手舒适的操作体验,整个过程确实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探索。
然而还没完……
我们还做了一款配套的车充哈!
一方面,在电路的方案设计上,确保我们设备的供电稳定;另一头呢,我们实在没法在市面上的车充里选出一款能配得上我们的产品…唉,你们懂的…
嗯…
所以…
我们相当于同时干出了三件产品,这对供应链的管理真的是一门相当庞杂的学问呢!幸好我们队友在这部分相当给力!真心相当可靠啊!
不过既然是全新的产品类型,自然在这么一块全新的屏幕上也需要全新的交互逻辑和视觉界面啦!
开车嘛,只要能够安全、准确地到达目的地,你怎么开都行。但任何冗余的信息都会是潜在的危险,所以在交互的内容、层级、手势等方面我们都进行了针对车内空间的重新梳理,设计了一款干净利落的软件。
现在绝大多数人开车都是手机+行车记录仪的组合了,所以一定会有人问这个产品存在的意义。这么说吧,除了可以把你导航去手机歇菜的地方外,我们还非常关注行车安全本身。
你们知道吗?
29.3%的交通事故与驾驶使用手机有关!使用手机已经成为车祸致死的首要原因!
原因很简单:
低头看一秒,盲开16米;
回一条语音信息,盲开30米;
设置一下导航,盲开超过100米。
智能手机这个产品形态,从设计之初就很难跟驾驶搭上边。手机是以视觉作为主要的信息传递,以触控作为主要的操作;而在驾驶过程中,眼睛一直在观测路况,手要操作方向盘,这根本就是冲突的。此外,手机的APP基本都是基于静态操作的假象下进行的HMI设计,所以图标和操作按钮都设计的非常小,要求精确操作;而在驾驶过程中,随着车辆的抖动和路况的复杂,想要在瞬间完成精确操作基本不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开车时候用手机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
这是关于安全,我们想通过产品的设计来减少行车注意力分散的核心理念。
另外在实际的驾车过程里,有种情况很常见:
手机导航到了一个陌生的分叉口,此时,电话响了……
所谓手机好用,不过是这个行业里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已。
这就是我和我们团队这一年来干的事情。
如果你不讨厌这篇文章,并想了解更详细的产品介绍,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
或点击下面这条链接:
我把这款产品带去了11月6~8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四届SZIDF国际工业设计大展,展会上和许多老朋友交换了近期的想法,我会在下一篇文章里和大家大致分享下,我所观察到的事情。
但愿这篇文章没有给大家带来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