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我多说,你也看得出来,这届SZIDF大展有多热闹。
但热闹归热闹,有些值得关注的思潮和动向想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 更多元的设计服务与生存模式
这两三年崛起的诸多设计公司中,已经看不到传统设计公司那种设计+结构为核心的工作模式了,更多元的服务不仅仅意味着设计力量向前后端的延伸,同时也呈现出设计师对话语权更多的掌握。
另一方面,明面上看起来都是设计公司,但大家都在努力探索属于自己特有的生存模式。设计公司不再是依靠一个一个项目来维持生计的被动角色,转而变得更为主动,在产品、品牌、营销、供应链等不同方面切入,从更为全局的视角来布局自己未来的发展。
▶ 以互联网和资本为踏板
比起向制造业摸索的互联网公司,拥抱互联网的制造业似乎显得更为恰如其分。经历过互联网和资本的疯狂后,理性和思辨似乎渐渐开始成为企业与设计师之间对话的基础。
热潮过后被大家称为“资本寒冬”的今天,反而出现了许多真正的机会。寒冬的真实含义在于资本更为理性,而正确的逻辑在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机会。
▶ 设计师个人品牌与平台整合
这次展会上能看到不少独立的设计师,以个体或小团队的状态提供自己的创意、产品以及内容,这与互联网目前正在进行的内容制作方从平台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很类似,平台方不再承担过多的制作压力,转向与更多独立且有趣的制作团队合作的方式。
设计师个人品牌不仅意味着个体在创作过程中的独立,也是话语权上升和个人形象标签放大化的过程。
今年我有幸得到设计疯人院与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的支持,可以向大众展示我和我的团队这一年来的工作成果。
现场的反馈还是比较积极的,这一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展会上也成了新老朋友们的大聚会,许多因为平时太忙而没空相聚的老朋友,和在微信上早有联系却一直没能见面的“老网友”,以及疯人院里仰望已久的大前辈们,这次都见着真人了!可惜现场来来往往人太多,总在讲个不停,好多人都没机会合个影 TAT
在展位上也碰到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的读者,专程前来,非常感谢你们!
嗯,最后贴两张6号当晚全球设计师之夜的照片吧:
我和Michael Young站在一块,囧TZ…简直就是灰袍甘道夫与青年巴金斯的即视感啊……
争取明年有个正式的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