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带他逛街的时候,特别兴奋,在衣服堆里走来走去,指着衣服就说“买~”。因为我问他,我们给妈妈买衣服好吗,然后他就在女装区不停地穿梭来穿梭去,看一件就说“买~”,把小叶逗得开心得不得了。
期间我指着一个圆形的警报器,告诉他“如果我们没有买就带出去,这个东西就会jiù jiù jiù 地叫哦”。然后他就一边“买买买”,一边指着他发现的每一个圆形警报器说“jiù jiù jiù ”。
小柒每次认识一个新的东西,都会看着我不停地问至少10到15遍,而我都会一次一次地告诉他,对,没错,就是这个。直到他觉得自己确实知道了。
然而这次让我感到吃惊的是,昨晚一家人在外吃完饭后,他在百货商场里自己指着一个棍型的警报器,看着我说“jiù jiù jiù ”。
这就厉害了!毕竟前一晚他所看到的是圆形的白色的,而这一个却是棍型的灰色的。他究竟是怎么理解和学会并举一反三的呢?
这不是个例。
他认识灯,但不限于家里的吊灯或者台灯,那些路边的造型各异的景观灯他也认识,哪怕是藏在围墙里的没有亮的灯,他也会指着说“灯~”;他认识卡车,但不限于某个尺寸颜色的卡车,而是各种“大车头+拖挂”的组合他都叫“卡~”;家里阳台上大大小小色彩花纹各异的花盆,他知道它们都叫“花peng~”。
还有很多例子,有些是我们教的,但大部分我们都只教过一两次,而更多时候是他自己日常观察和拓展的。
真的很神奇!
小柒究竟是怎样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在他眼里,这些东西“相同的部分”是什么,而他又是怎么发现或觉察的呢?
“大人们”在长大、受教育、社会的约束、文化的洗礼等等这些因素下,思维和观念逐步趋于统一和固化,然而孩子们在对世界一无所知的时候,仅凭着好奇,就自己摸索出了世界的样子,还能进行联想和自我拓展。
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能力!
令我感到高兴的是,这似乎确实是与生俱来的。这一种感知“原型”的能力,感性地、未被方法论所干涉的“归纳”本能,是每一个人都曾经具有的。
我忽然理解了,那些艺术家们说的要用尽余生回到童年的意思,和意义。
我也时常惊讶小朋友是怎么联想得那么准确的和奇妙的
赞赞
Amazing对吧?!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