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巧合地被很多人“请教”我,问自己该不该坚持,该不该追求,怎么考量付出与回报。我很诧异,为什么齐刷刷都来问我?难道我看起来真的那么自在么?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算是中年焦虑吧。这种焦虑我觉得本质上就是对投入产出比的焦虑,是“我年纪大了精力差了怎么才能低投入高产出”的变相说法。换言之,就是想要寻找一种立竿见影的路径嘛。
讲真,我觉得,没有这样的东西。
从小我就这么认为,只是经过这三十年的体会,现在更加确认这种感受而已。
我学画画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设计,别人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我抱着各种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的课外书时也根本没想过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我开始喜欢写文章也并不是因为知道将来可以以此把什么讲清楚,而当初想加入话剧社也只是想写写剧本而已,何曾料到演了四年,台前幕后都干了一遍。我当时获得了什么呢?
快乐。
那时候从没想过什么“有用”和“回报”,只是在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并没有什么坚持不坚持之说。
后来呢?
我在设计提案时能hold住全场节奏,是来自舞台的经验;设计报告和在知乎上写分析,是多年写作给我的逻辑和文笔;和现在团队的缘分也是各种伏笔机缘巧合的结果。
都是巧合,也都是必然。
如果所谓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真的能有用,那还真是应了老话“万事顺意”了。哪有这种事情!
专心致志所带来的自然而然,即便不是万事顺意,也总归不会是太差的事情。既然都是随机项,专注在当下才是最快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