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当下频道最新的短片后,我看了下评论区,果然吵成了一锅粥!我觉得大家都太窄化公益这件事了。
🎥 视频播放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L4y1h796
“公益=免费” 是一个典型的思维误区。
我觉得评论区里没必要戾气那么重。大家觉得回收和捐赠有区别,觉得自己被骗了,但是这些事情在实际执行的层面来说,就从来不存在什么纯粹的公益。人工、处理、运输在一些人眼里不算多高的成本,是空手套白狼,但是你们从来不知道,少了这双商业大手的驱动,这件事情根本运转不起来。
要运转,就必须付出成本,有成本就必然要有回报才会有人愿意去做。这是最最最基本的底层逻辑。合理再分配社会资源就是一种公益,不是一腔热血免费干活才叫公益。依靠商业驱动的公益事业,非常普遍,只是多数人不知道而已。
任何回收点的设置都需要经过物业、居委会、街道这些环节,同样,这些机构和公司需要向他们支付场地、管理等各类费用。这与近两年流行的写字楼自助无人货架是一样的执行逻辑。原则上来说,如果你是业主,你完全有权利经业主委员会要求物业公司分享这部分收益。
无论后面的实操过程是怎样运行的,在你作为一个个体把衣物丢进去的时候,是在处理一件你个人的“垃圾”,处理这些“垃圾”的服务方是可以向你收费的。如果你搬过家就知道,那些你不想要的大件如果要丢下楼,是需要花钱请工人师傅上来拖走的。
所以在这个链条里,作为丢弃衣物的个体并不是所谓的供应商,而是制造垃圾的源头,没有资格获得利润。应该获得利润的,是那些把“垃圾”转变成“商品”的劳动者。
个体的丢弃行为没有产生任何价值。
回复 @Alwaysover :真实的情况是,旧衣物捐赠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大幅溢出需求了,现在由于消费过剩导致出现王老板说的“根本收不过来”的超级浪费现象。这种情况下根本不是衣服的事,落后地区需求的是经济发展,不是需要他们这点衣服。评论区里那些人就是嘴炮打的响,有几个敢把自己捐赠新衣服的证据拿出来的?多是丢垃圾给山区求自己心里安慰而已。现在看到别人赚钱就酸,觉得自己亏了,其实他们什么事情都没做,凭什么要真正的劳动者给他们分账。这事儿不是直播或者别的销售模式能处理的,量太过巨大了,这个产业链其实是在给国家的垃圾处理系统分担压力,不然城市周边的掩埋场早就爆了。
回复 @氢庭 :认为偷换概念的人,确实是阅读能力有问题。那段话我咬文嚼字写了很久,囫囵吞枣地看当然是看不懂。这件事情里头有很多东西搅在一起,评论里说的事儿跟我在这里补充的事儿是两套逻辑。视频里所展现的只是操作可行性的部分,所以评论我就只说操作的部分。同时,还有另一层逻辑,就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这件事情要讲清楚,没有一个小时以上的纪录片的篇幅是不够的。更何况评论区里充斥着情绪,完全没法展开说。我并不打算叫醒任何人,只是陈述我所知道的事实,至于其他人怎么看待这些事情,随缘。我自己做视频也是这种心态。动态里吐槽一下,也只是觉得这件事情很可笑,没有其他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