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臂:长乘和梦鲸

每个故事都会有:起、承、转、合

前段时间是七月半,在这样的时候,总是会想念那些于我有重要意义的人事物。虽然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时间节点,但前段时间我就是特别地想念阿嬷,还有前两年离开我的宝子。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念念不忘,所以这个回响它就这么偷偷地出现了。

有一天我在刷淘宝的时候,首页突然出现了一个草木纹身贴的推荐。很早之前我就知道有这样的东西,因为筱烨曾经买过这样的小玩意儿回来玩。只不过之前都是一些很小的图案,而这一次,我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又大又喜欢的山海经的纹样:

它是蠃母山的山神,名叫长乘,是天之九德的化身,但因为淡泊名利,只守在一方山中,回应百姓的愿望。我自觉没有这样的德行和能力,但我很欣赏这样的品质。因为他的造型当中有猫科动物的元素,来自于一种叫做犳的豹子,这恰好回应了我对宝子的思念。

在浏览商家页面的时候,我看到了这一条游荡的鲸鱼。

在阿嬷头七的那天晚上,我梦见她从阳台外的天上飞下来,端着一盘鱼来到我的面前。她把鱼交给我,就缓缓地飞回天上去了。

从那以后,在我心中,鱼这个图腾就代表着阿嬷。

这条鲸鱼,恰好叫做梦鲸。对,鲸并不是鱼,但这是图腾,不需要生物学来介入指责。

我无意讨论玄学,但它就是那么恰好。

这个东西刚贴上的时候,只有一个很淡的印子。

第二天的早上,会呈现淡淡的蓝色。这个时候,整个画面都还是深浅不一的。

到了中午,这个颜色终于开始有那么一些明显了。

大约 20 个小时以后,也就是第二天的傍晚,颜色终于开始变得比较均匀和突出了。

经过 24 小时的缓慢显色,到了 23:00 左右,这个纹身的效果就越来越好了。它没有反光,是和皮肤的颜色自然融合的。

第三天早上醒来,就已经是一个看上去非常逼真的纹身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颜色还在持续慢慢地加深。到了第五天的早上,它看上去就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纹身了。

这种类型的纹身贴,能够在身上持续保留一到两周的时间,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肤质会有一些差别。尽管在洗澡的时候使劲搓它也不会搓掉,但这段时间我还是小心翼翼的,希望它能尽量地保持得更久一些。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有想要纹身的念头。我想把我阿嬷给纹在身上。但是,一来我没有想清楚要纹一个什么样的图案,二来,我也没有认识的靠谱的纹身师,所以这件事情一直搁置。

后来宝子也离开了我。她陪伴了我整整十年,我很希望能够把她留在我的身上,做个纪念。

年轻的时候我会觉得,在身上纹一个图案,当我老了之后,它可能会变得很丑。但我现在好像没有那么在乎这些图案它是不是会变得难看了,既然我的人生它可以是一张画布,那么我的皮肤为什么不可以也是画布呢?我们一辈子有那么多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把那些对于我而言重要的人事物记录在自己的身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有一天这两个条件都成熟了,我应该是会在身上纹下这些珍贵的事情的。

补充:第十天,9月7日早晨

谈一谈索尼 LinkBuds 的工业设计和包装设计(含一图文及仨视频)

本页面包含一篇由品牌赞助的文章和三条无赞助的自发制作的视频。

索尼没落?工业设计师带你看懂 LinkBuds 的勇气与巧思!设以观复 vol.13

播放地址:https://youtu.be/MlLBJRGiOpY

你也嫌弃 LinkBuds 的包装?

播放地址:https://youtu.be/gdUO6d1EqVY

40 秒 get 到 LinkBuds 的妙

播放地址:https://youtu.be/qro-78tMohA


以下为首发于知乎问答的品牌付费文章

原始链接:索尼开放式耳机 LinkBuds 建议入手不?性能怎么样?

正文:

虽然现在才是 3 月,但我非常确定,到年底挑选本年度我最喜爱的电子产品时,索尼的这款 LinkBuds 会是 Top5 中绝不缺席的一个。它是 2022 年第一款让我感觉到兴奋的电子产品。老规矩,先说我的观点:

  1. 工业设计极为先锋,既平衡了工程与美感,又兼顾了人机适配性;
  2. 产品逻辑另辟蹊径,是意料之外,但非常合理;
  3. 技术方案新颖巧妙,设计与之交相辉映。

下面我会从工业设计师的理性和实际使用体验的感性这两种视角,展开说说以上三个观点的来由。

理性分析:工业设计的细节与权衡

从最早的泄露图到发布会,我原本的注意力还只是在新奇的造型上,但打开包装后的第一眼,它的小巧超出了我的预期!

从顶视图上看,充电仓的轮廓仅比我手表的表盘略大一点,耳机本体更是还没一个 USB 的线头大。

耳机整体采用了半球体+圆环的造型,这个设计很巧妙!

一来,将圆这个基本型作为主视觉元素,以双份并置的形式来构成产品轮廓,是一种既足够简洁又具备充分辨识度的设计;

再者,以环形作为发声单元的视觉核心,在以入耳式为主流的耳机市场里显得非常新颖。设计的一大任务,就是在大众熟悉的观念中制造一定程度的陌生感,打破固化的想法,创造新的印象。LinkBuds 的环形设计,可以说是此种典范,足以写进设计系的教科书里。

第三,圆环和半球分别容纳了发声单元与电子器件,形式与功能达成了完美的结合。

耳机本体的外壳一共只有 3+1 个零件:前中后三个塑料壳体,以及一个可换尺寸的硅胶耳撑。其中,开满孔阵的后壳和双环形态的中壳,充分体现了”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通常的耳机设计,在发声单元这侧的外壳内会有一层保护罩,以孔阵金属薄片或编织金属网为主流。这类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异物侵入破坏振膜,但其局限性在于,需要设计保护罩与外壳之间的装配结构,导致这部分结构无法精简、体积难以压缩。

由于 LinkBuds 采用创新的环形发声单元,可以放心大胆地取消中间的金属网罩。将孔阵外壳兼作保护罩,从而精简结构,极大地缩小了发声部的产品体积。这种带有明显的工程思考,踏实而不炫技的手法,是非常具有索尼风味的设计。

双环形态的中壳是连接电子部分与发声单元的桥,它具有两个装配朝向。通常设计师会尽量避免这种双向壳体,因为它意味着在设计模具时,需要将阴阳两个模具面都视作产品外观面,按最高标准处理。这会提高模具的设计难度,精度和要求也会相应增加

一整个零件的好处是组装工序可精简、强度有保证、产品的完整性更高。索尼为了尽可能还原设计初衷,通过较复杂的结构和模具设计来确保紧凑、小巧、干净的一体化设计。

这两处极致的设计细节,一个以孔阵精致度换取整体精致度和体积空间,一个用复杂构造和较高的一次性投入换来精简一体的双面外壳,取舍之间干脆利落,这就是我欣赏的索尼。

但索尼风味的设计并非只有理性,LinkBuds 上另一处我很欣赏的设计,是它对材料、工艺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浪漫。

任何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厂都很清楚,环保不是一种宣发,是关乎自身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行为。除了减少生产过程的能耗,材料回收循环使用一直都是主流的努力方向。有些大公司选择更方便循环的铝和玻璃,尽少使用塑料,但并非所有产品都适合用铝和玻璃来制造。

对耳机来说,轻便的优先级决定了塑料是不二之选。索尼使用了从回收汽车零件里重新提取出的 ABS 材料,可单纯的 ABS 本色注塑观感并不好,如果用喷涂工艺来修饰产品外壳,又与环保初衷相违背。于是 LinkBuds 选择用岩石颗粒与 ABS 料混合注塑,只需一次成型即可得到相当不错的外观品质。

同时,在哑光外壳中嵌入高光金属环,通过材质、色彩的对比,进一步强化”环”的设计理念。连续的环形高光,也呈现出相当的精致感。

面对主流的设计,LinkBuds 对耳机的人体工学提出了一个疑问:

必须以曲面贴合曲面吗?

耳机在人机工学上的适配,通常是基于耳廓大数据抽象出来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意味着任何一个曲面造型都无法兼顾所有耳朵,往往只有几个接触点,更多时候还是依赖耳朵自身的软度和弹性将耳机夹住。

既然如此,设计师就可以考虑将贴合曲面的最大公约数这个概念,替换为满足耳廓固定点的最小需求。

众所周知,最小的稳定结构是三角形。LinkBuds 的设计是将耳机整体置于耳廓内的三处弧面,以三角布局形成稳定的包裹和支撑。这种设计思路可以让耳机拥有更灵活的适配性。

之前我让五岁的儿子试戴降噪耳机但因为他耳朵小,塞进去还蛮费劲的。即便是我太太,她一个成年人戴着也嫌挤,不肯用。但 LinkBuds 的固定方式及更轻巧的身形,使他们母子都能比较方便且舒服地戴着,这也算是对上文人机疑问的有效回应了。

在充电仓上,会看到索尼设计的另一个特色:务实。

仓盖没采用近年常见的磁吸式,但在耳机对应的两处位置里放置了磁铁,放入时会有磁力引导对位。仓盖转轴处设计了限位结构,开到头会锁定;仓内座与耳机之间有卡扣设计,下按即可锁定。即便随手一放,磁铁和圆顶也会将耳机推到正确的位置上,锁好固定住。

确实少些科技感,但结实可靠。这就是务实的索尼设计。

索尼感的工业设计有一套非常经典的生成逻辑:最先进的技术 + 最稳定可靠的结构。这是一种产品导向型的设计策略。一切的造型手法、结构、材料、工艺都是为了把新技术量产,让人们可以使用到完整的产品,而不是做个半成品先发布再迭代。不受限于潮流风向,尽全力最大化先进技术的价值,在利弊权衡间干脆利落,这就是索尼!

感性体验:不知不觉被改变的习惯

小,是真的小!轻,是真的轻!

在最初的两三天里,我好几次忘了自己戴着它,和我原有的那副降噪耳机比,它的佩戴更加无感。虽然之前看过测评,很多人说它是完全的通透模式,但真戴上它后,无论是环境声的质感还是耳朵对环境的感知,都与没戴耳机时一模一样,但音乐就是从耳边传来,这种听感是前所未有的新鲜!

它给我的感觉不像一副耳机,而是两处悬浮的音源,音乐仿佛是从环境中传来的。由于充电速度很快,所以我即便全天佩戴或高频使用,也没有电量焦虑,会很放心一直戴着,这也让它的佩戴感更弱了。

因为它独特的造型,这些天在楼下排队做核酸时,会有邻居凑过来盯着看;儿子戴着它听歌排队,捅棉签的医生也会忍不住问,想知道他戴的是什么新鲜东西。大家在看到它时,都非常好奇!

由于它的自动音量调节机制并非强行拉高,试图压制环境声,所以我没有感觉到音量过大伤害听力,因此也放心给儿子用。

我最喜欢的是,几乎不用考虑”摘下耳机”。

因为戴着它也能听得清周遭声音,没有任何一个瞬间我觉得必须拿下来,加上它的轻巧无压感,我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是全天佩戴。以至于太太总问我:”你干嘛一直戴着它?”这确实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变化。因为过去我用降噪耳机,通常是全天装在裤兜里,用的时候拿出来;在有人的场合,还得在降噪模式和通透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但在使用 LinkBuds 的这些天,我每天几乎都是起床洗漱后就一直戴着不摘了,不管是接听工作电话、听语音消息,还是听音乐、看视频、发语音消息,整个过程中就是拿起手机照常使用,而声音就在耳边。

这种连贯的使用体验,令我非常着迷!我觉得它非常适合居家、工作或其他非嘈杂场合使用,既可以随时听到自己的内容,交流又全无影响,极大降低了摘取佩戴的频率。

尤其是广域点击这个交互的神来之笔!

能听见环境声其实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多线程,所以总会有一些时刻走神,但找到耳机柄并捏住它长按或短按是需要集中精神的,这个过程偶尔会因为走神而搞错或感到些微紧张。但广域点击让我的手可以不用找任何位置,直接敲击自己的脸颊就能控制,这让我放松了很多。

以至于我偶尔用回降噪耳机时,还会下意识地敲两下脸。肌肉记忆居然这么快就形成了!

至于我此前也担心过的佩戴问题,好像除了第一次佩戴需要简单地学习和适应,从第二次开始就很顺手了。即便我帮儿子和太太戴上,也比耳塞那样的设计更容易确认是否戴好。

最意外的惊喜是它的语音质量

之前戴着降噪耳机发语音,或者用语音输入文字,常常因为拾音质量导致识别出来的语句乱七八糟,发出的语音听起来也很难受。但戴着 LinkBuds 发的语音消息是我目前听过的最清晰的人声,我甚至敢在核酸检测现场那种环境下发语音,而不担心太太听不清我说话。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手机、输入法、APP 均无改变的前提下,我明显感觉到语音输入文字的识别准确度提升了不少!

平时打电话会听到比较明显的环境声,我常在接通时下意识地调高音量。但太太戴着 LinkBuds 与我通话时,环境声明显更靠后,更小、更远、更模糊,这种分离感让人的声音听上去会更清晰、更干净。

结语

作为工业设计师,我不会拿 LinkBuds 与其他主动降噪耳机做对比,因为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物种;作为用户,我也不会在二者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它们适合的场景与使用方式也非常不同。

让我意外的是,曾经一天佩戴五六个小时以上降噪耳机的我,现在几乎全天佩戴着 LinkBuds,原本作为主力的降噪耳机反而变成了特定场景才会拿出来用的特定设备,一天用不到一个小时。新的产品、新的设计总是需要一段适应期,而 LinkBuds 改变我的习惯,竟然只用了一天。

后续更新的封面和标题:全套新的封面

【喜忧参半】工业设计师如何评价影视飓风的三脚架?

YouTube 播放链接:【喜忧参半】工业设计师如何评价影视飓风的三脚架?

B站 播放链接:【喜忧参半】工业设计师如何评价影视飓风的三脚架?

发布当晚就下单购买了影视飓风最新出品的 Oreo System 便携三脚架以及 MagStand Set 磁吸手机夹套装。这条视频里我从工业设计师和 vlogger 的双重身份出发,简单聊聊这一周以来的使用体验,以及在设计上的一些看法。

相机:iPhone 12 pro max
收音:传声者 MovingBox
剪辑:VN for iOS
封面:美图秀秀

BGM:
Lights – Sappheiros
Away From You – Mauro Somm
Mean to Me – Dick H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