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从手板厂忙完回来,十点半才到家。正当我兴致勃勃地向夫人分享刚在车上剪辑好的小视频VLOG 004,她便问我,今天是几号?
我说2号呀。
几月啊?
8月2号啊。
嗯,然后呢?
(卧槽!是8月2号!)啊!是8月2号啊!呃……我……唔……呃……没有准备礼物……
诺,这个是送给你的!
她随即从旁边的书柜里拿出中午画的卡片,和一只新到的古董牛皮包。
相识九年,这是我第一次收到她亲手制作的贺卡,也是我第一次忙到完全没意识到这一天。
我此刻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
今晚从手板厂忙完回来,十点半才到家。正当我兴致勃勃地向夫人分享刚在车上剪辑好的小视频VLOG 004,她便问我,今天是几号?
我说2号呀。
几月啊?
8月2号啊。
嗯,然后呢?
(卧槽!是8月2号!)啊!是8月2号啊!呃……我……唔……呃……没有准备礼物……
诺,这个是送给你的!
她随即从旁边的书柜里拿出中午画的卡片,和一只新到的古董牛皮包。
相识九年,这是我第一次收到她亲手制作的贺卡,也是我第一次忙到完全没意识到这一天。
我此刻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
我们常用的卡片大体上有三种:磁卡、接触式IC卡以及非接触式IC卡。
其中,公交卡通常是非接触式IC卡,至少我从来没见过需要刷卡(磁卡)或插卡(接触式IC卡)的公交卡。
在深圳,我遇到过不知道多少次,当我或小叶的卡刷不出来时,乘务员就会习惯性地说出一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话:“消磁了。”事实如此么?好端端的怎么就消磁了呢?每次有人和我说他的深圳通消磁了的时候我就很想上去说其实不是那样,然而即使你说了,人家还是将信将疑地继续相信自己的卡片消磁了。正好,前段时间我这张用了四年多的深圳通因为“年久失修”而脆裂了,索性拍了两张照片,当做是科普。
从上图可以看到,这张深圳通仅仅是裂了一道口子,就彻底报废了。它消磁了吗?如果消磁了,那么这些磁在哪里呢?
请仔细看下图:
看见裂口断面上那四个深红色的点了么?
事实上,这张卡里根本没有什么磁,而是一圈一圈的线圈,那四个点就是断裂线圈的截面。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我们只需要一些线圈和一张非常mini的芯片,就可以实现在不接触甚至的较远距离下的信息读取;与之对应的还有乘务员手上那个“滴”一声的读卡器。不管是卡片还是读卡器,其实都是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在发生作用,正如变压器可以转换电压一样,卡片和读卡器之间的线圈通过电磁转换的互动实现扣费和查询。这个过程是相互的,两个线圈之中只要一个有问题,这个互动就会出现故障。
所以,一旦出现读不了卡的情况,先别慌张,不一定是你的卡有问题,更多的可能性也许应该指向每天随着乘务员在路途上奔波、碰撞、跌落的那台读卡器。
这下就好理解了:
第一,公交卡使用的不是磁卡,消磁这个说法不成立;
第二,非接触式的IC卡里的构成是线圈与芯片,以此和读卡器互动;
第三,卡片和读卡器任意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互动故障;
通常来说,正常使用卡片是不会出现线圈断裂的情况的,但如果你经常弯曲卡片(放在贴身的裤袋随着动作各种来回弯曲)甚至弯折卡片(当玩具一样掰来掰去)那就不太好了。因为线圈毕竟是金属,多次的弯曲、折弯以及复原会累积疲劳,一段时间后,很可能就断裂了;并且这种断裂不像我的卡片断裂(我的是塑料外壳本身的变性导致的)那样明显,发生在内部的断裂我们都无法观察的。
好好爱护你手中的卡片吧,至少让它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