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城市角落的暖意

小店给人的温暖从来不是因为装修风格,而是源自它的人情味。尤其是以原子化生存为主要形态的大城市,街头和社区的小店是我们重新构建生活的「附近」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能给人带来温暖感觉的小店,往往也是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是人们可以集散、交流的场所。

我和太太都很喜欢喝咖啡,也喜欢走街串巷地寻找一些小门脸、小角落。借此题分享四家深圳的小街铺,有的是我们俩以前常去的,有的是朋友的店,有的是我公司附近的落脚点。

CRACKING COFFEE ROASTERS

这家是儿子以前的舞蹈室附近的一家工厂店,位于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内。我和太太每次都会趁儿子上课的时间,来这里过一过短暂的二人世界。虽然是一家工厂店,但是咖啡师是一个非常健谈的女生,所以我们俩每次在这边都还蛮放松的。店里还有一个针织手作工坊,经常会有一些活动。这边的顾客主要都是附近的居民,或出门前来这里坐坐,或定期过来采买一些豆子回家。

店门口有专门给狗狗安排的「泊车位」,店里也常能见到一家三四口进出,或者三五朋友在这里聚会。虽然我们当时并不住这边,但每次过来坐的一个小时,都蛮放松。后来还带岳母一起来过一次,老人家也是需要体会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的。

地址见下图:

五味洋行

第二家是儿子另一家舞蹈室附近的社区咖啡馆。最初是因为它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的冰博客 dirty 很好喝,但第二次去就结业了,因此在附近游荡,遇到了它。意外的是,五味洋行的桂花 dirty 非常好喝。于是我们俩就每次都趁儿子上课时间跑过来这里,聊聊天,拍拍照。

这家店面非常小,店里的空间大概也就坐 4、5 个人吧。

但我们更喜欢它的户外座位。

一方面是空间相对舒展,另一方面,是坐在外面的时候,可以看到阳光从枝叶间穿过,或滴滴答答地掉在地面上,或一束束地扎在路面的缝隙里。来来往往的行人各怀心事,或姿游淡定,或神色匆匆。当经过的车辆不多时,还能听到小鸟在枝头跳跃、嬉闹,听到风团住枝桠哗哗摇荡。

老板虽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但每次找他说话,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诚与热切。

地址见下图:

美好问候

这是我们朋友自己的陈皮和茶叶店。

之所以觉得温暖,是因为这位朋友是我们在深圳为数不多的很多年的朋友。当年我为了寻一个香气,作为与太太相识三周年的礼物,在气味图书馆里碰到了这个还在深大读三年级的艺术系小姑娘。她问了我很多问题,听完了我和太太的故事,在几百种气味中找到了一支「聆听花之语」给我。在那之后,她也和我太太成了朋友。虽然各有各忙,见面的机会也不多,但每次见面,总是可以很自在地聊聊际遇、情绪、工作和烦恼。

深圳是一个常常要和朋友说再见的城市,因此十年交情的朋友,彼此还都能聊得到一起,实在是太难得了。她的陈皮店既做大宗批发,也是蛇口老街坊们的一处歇脚地。附近不远处就是 G&G 创意社区,如果是平时会去那边喝咖啡的朋友,想换换口味,喝喝茶,去她店里坐一坐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之前住那边还能去坐坐,现在换了区,也是难得跑一趟了。

地址见下图:

Coffee Vendor

压轴的这一家社区街角咖啡店,是我的珍藏。

前几年公司搬家,搬过来之后我在附近游荡,想找个可以喝咖啡的地方,偶遇了这里。最初是因为老板的咖啡好喝,后来是因为这里的人有趣、有情、有生气,慢慢就成了我的一处落脚点。

这附近有好几栋写字楼和几个大的小区,虽然店面不大,但总是坐满人。尽管在店里常能听到上下几千万的大生意、网红的运营内幕和地皮买卖,但站在这些奇人对面的,永远是他们几个松弛地操作着机器,熟练地制作一杯杯饮品。很多熟客和他们像几十年的老街坊一样聊天,很放松地一坐就是一下午,撸着猫,聊着各式各样的话题。

有做自媒体的年轻人常来这里拍产品宣传照,也有年轻的摄影师在这里完成她的私人项目,或者附近舞蹈室的老板在店里读书学习,每个人都很不同,而这里,仿佛就是大家的客厅。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朋友见面,互相述说各自的苦恼。

如果你注意看会发现,墙上贴的故事越来越多,每年都会换新的主题贴纸,架子上会忽然多出一两件客人送给店里的摆件,或者是,即将离开深圳的朋友特意留在这里的一株盆栽。

小店迷人,既来自偏安一隅的松弛感,更因为你我互相挂记的人情味儿。

我喜欢 venodr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它很像《夜鹰》。

形式上,店面的结构是内外两条长廊,中间以一面巨大的玻璃墙分隔,形成了两个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空间;精神上,对于常栖息于此的人们而言,既是画中人,也是观景客,在品玩的意味上也很像《夜鹰》所描绘的场景。

户外的走廊是我很喜欢的部分。

一头它连着吧台,在高脚椅上可以和几位咖啡师聊聊最近的想法,谈谈自己读过的书;一头它面向马路和大树,一个人待着想想事,冥想一下,或午睡片刻,都挺好。它的侧面有几把马扎和茶几,带本书过来,安静地翻阅,抬起头时可能是蓝天白云,也可能是淅沥小雨。总之,我非常喜欢它户外的这一段空间,它让这个场地有了生命。

如果你路过西乡,很推荐去尝尝他们的手冲和红糖饼。

地址见下图:

最后我想说,什么样的小店能让人感受到所在城市的温暖,一方面虽然取决于店铺本身的人情味儿,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得往前走一步,走出交流的那一步。与店铺交流,与人交谈,与附近交往,与空间交换,只有我们走出去这一步,接住附近的空间递过来的善意,才有可能感受到市井之间的暖意。


本文为回答知乎话题:城市的哪些小店,让你感受到了这座城的温暖?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7250535/answer/2771870046

深港双年双城展2011–2012圆蛋快乐

上个周日,也就是圣诞节(25日)当天,我和谋谋一起去了华侨城创意产业园和市民中心,参观这一届的深港双年双城展。这一届把主要的汇展内容移到了华侨城的创意产业园的三个大型室内展厅,市民中心广场主要用于展示体型较大的户外实验建筑课题,地下停车场的展位缩小了许多,主要展示本次“经济适用房”的设计竞赛作品。

这是关于某块区域改造项目的实体模型:

模型很大,人在其中就好像科幻电影哥斯拉在城市里移动一样。模型的体积控制得很合适,参观者站着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观察整体片区的规划情况,弯下腰则可以以第一视角了解建筑群的细节布局,以及从人的尺度来衡量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看过上一篇日志的话,就不会被我这些照片所迷惑了,呵呵。

下面是一个装置设计,中间的大涡流里面是许许多多符号化的人。

在深圳依仗着临近香港的地理优势迅猛发展的这三十年里,中国内地也在随之发生巨变。时代宣称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富翁,所有的人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了这个时代的巨流里,在洪流当中,我们除了满怀激情地开垦以外,更多的是身不由己地被时代牵着涌动。

城市绿地的变化,见证着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

深圳这么多年来,城市用地不断地向外扩张,对内的重新划分,导致城市绿地的萎缩。用落叶组成城市绿地变化的对比图表,从侧面能看得出,这二三十年来,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和商业中心,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影响着在这里奋斗的人们的。

对于空间,按照我们固有的想法,往往最直接的联想就是“墙”。

然而,空间的划分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墙”的形式也不局限于砖瓦。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线的集体是否有可能作为空间来利用,我们该如何使用这种不同常规的手段?

我很喜欢这种实验性质的探讨。

深圳股市一开盘,就如同这大大小小的蒸笼。

各方资本涌入这个不成熟的新市场,每个人都异常兴奋地渴望在这片土地挖得一桶金。

每个蒸笼上都印有证券交易所的章,各种势力在金融海洋里翻滚,你有信心,还是胆量?

这样精细的模型在本次会展随处可见。

展位的高度适合参观者众览全局,稍微弯下腰身,便可窥得内部精妙的空间。

这个商业中心的模型属于【BOOM!】系列的一部分。

城市之所以为城市,是因为里面住着人。

城市的性格,城市的色彩,就是这里人们的性格和色彩。

我们常把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叫做石屎森林,可是,城市并不只有这些。

玩个游戏,如何?

用纸板和盆栽表达的建筑概念。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用地越来越紧张,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往天空争取空间。

慢着!

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摩天大楼,我们也不希望住在里面。

尝试着讨论下,如何有效利用纵向空间如何?

城市里的人们,分布在大大小小不同的社区里。

富人住别墅,穷人挤板房。

对海港城市而言,集装箱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建筑材料”。

我们可以利用废弃的集装箱,构建一个质量不差的“贫民区”。

社区的功能有哪些?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不要小看了弃旧之物,它们只是尚未被认识而已。

除了建筑师和学生们的尝试与讨论,还有企业展位。

这是花样年集团的展示空间,邀请了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亲自抄刀设计。

尽管我对于去年花样年美年广场的标识抄袭照搬墨尔本城市logo(←点击了解)这件事仍然心存鄙夷,但这主要归咎于广告公司的道德堕落,在这次的展位来看,花样年集团似乎对于建筑空间探究是有一些认真的兴趣的。这个展位还提到了一个新的项目,由隈研吾主持的“知·美术馆”,放长眼期待一下。

市民中心二层平台安置了一些大型空间装置。

至于表达的是什么,我个人觉得不太重要,关键在于,作为一个个体的人,身处这些空间和结构之内时,我们和建筑是如何发生对话的,建筑和空间又是怎样引导我们的。

这都是很有趣的事情。

我特别喜欢这种迷乱有序的空间。

尤其在一片方向缺失的空间里,抬头能看见一片舒展的天空。

这是一个比喻。

也许是一首诗。

 

以上只是本届双年双城展的冰山一角,不到全部内容的百分之一。

文字说明只是我的主观感受,不代表创作者的初衷。

感兴趣的一定要到现场去实地感受一下!

展会会一直举办到2012年2月份。

 

此刻是2012年1月1日凌晨1点38分。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并没有重演1911年的故事,很好,并且广东潮汕地区的乌坎和海门等许多地方发生了令人振奋的事情。尽管中国国内仍然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我不会盲目地说“国外的月亮就是圆”,作为这片土地生长起来的一个人,我是真心希望自己能亲眼见证这个国家在转变,在觉醒,在混沌的岁月里走出来,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也能是推动时代的一员。

2011年,我认真努力工作了前半年,在机械化地生产创意的同时,慢慢积累下了一些有用之物。接着鬼迷心窍被挖角,辞了职,跑了一趟川西,在神山下发了一道誓。我对自己说,我不需要哪路神明来保佑,只要当我实现了最初设下的目标时,各路神仙能证明我当初誓言的真意和决心。回到原本的公司后,身份有了小小的转变,自我积累的同时,得开始学习带领团队,有了授人以渔的压力之后,学习的动力也更充足了。再后来夫人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第一笔生意。服装行业不好做,我们俩从零开始一点一滴摸索,不管如何,不断尝试和努力,这才是属于三十岁以前人生该做的事。

这一年,姨公八十大寿,借机会一大家子人在广州终于聚齐了,浩浩荡荡包下了白天鹅的一侧,许多多年未见的兄弟姐妹也有了见面的机会,否则若是在街上碰见,也是擦身而过的情节。时隔多年,这年还去了一趟大戏节,见证了这一代雷雨人的心血结晶,更重要的是,见到了大家,这群无话不说的真心的知心的好朋友们。

传说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

那有什么关系,反正要死大家一起死,为什么不狠狠努力,继续追逐那个被无数人嘲笑的梦想呢?我是不信邪的。玛雅历法上记载着这一年是旧的大纪元的结束,新的26000年大循环的开始,这哪是什么世界末日,这根本就是26000年一遇的大转机啊!

举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旗帜,将即将到来的各种磨砺都斩杀个片甲不留吧!

这是本届双年双城展厅角落里的一句话:

我将老去,你亦如此。

所以,珍惜当下吧!

元旦快乐!

 

PS:所有相片里出镜的人像模特都是我的死党谋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