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送大脑”

最近 B站 在推他们跟 BBC 合作的三集科学纪录片《未来漫游指南》。讨论的话题是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在天文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对未来的展望,并且邀请刘慈欣一起推演。一些知识区的 Up主 也很配合地制作了不少讲述人类可以如何走向星际的内容,仿佛这件事情已经近在眼前一般。

尽管大刘一再强调 “黑暗森林理论” 只是一种思想实验,但这个理论这几年已经被互联网人搞得好像已经是宇宙的真相似的了。我不太喜欢这种网络现象,但小说《三体》中云天明的两次出场,每每回味,总是忍不住心生向往。

因为人类技术有限,化学火箭无法把活人发送到三体舰队那里。因此有了只发送大脑的计划。这是多么大胆和浪漫的想法啊!同时这也非常符合我对未来的期待:脱离智人肉体的束缚,让智能的部份融入到星际文明中。

另一次我所喜欢的场景,并不是大家津津乐道的 “童话故事隐喻” 那一段,而是最后他和 艾AA 见面那一段。因为那一刻的云天明真正成为了星际人类,他真正了解并体会到智子所说的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的含义。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太向往那种情境了。亲眼看着一个星球从绿色变成紫色,超越了地球对太阳公转周期对生命纬度的限制,体会到了一个星球所有生命都不曾有机会经历的周期。

大概从大学时代开始吧,具体什么时候我已经说不清楚了,我就开始坚信一个 “未发生但注定发生的事实”:

我这代人会亲眼见证人类走向星际,而我的孩子,将会成为进入星际的第一批地球人类。他未必需要是科学家或工程师,但他会在我的注视下走向星际。我将是最后一批地球人类。

“如果我的大脑也能离开地球,那就好了。”

还有四十年,也不远了。

探访华为智能生活体验馆!更有 Hicar Volvo 真车上手玩!vlog.57

开业那天是周六,和同事一起去现场逛了逛。

总体来说,这组场馆大致上就是目前能看到的华为关于 1+8+N 战略的实体化展示了吧。为什么说“这组场馆”?因为现场实际上是由那个玉盒以及另外两座小房子组成的。总共占了一个十字街口的三个街角,气势很够。足见华为对此有多重视。评价

就不多说了,那天拍了一些片段,剪了一条 vlog 作为记录,感兴趣的看官们自己看看吧

🎥 点击封面播放视频

视频里有不少翻车的画面,我自己作为科技从业者,演示时看到有些 bug 其实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既然已经花了那么大费用和心思准备了这么一个场地,现场演示的产品和环境还是得再好好收拾收拾。毕竟这个场地叫做智能生活体验馆,那用户的体验想必应该是第一位的。

秀是好事,但真心期望国产品牌们将来能秀得再扎实一些。

可能是 iPhone 6s 的性能跟不上了,现场用 Protake 拍的很多素材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丢帧、卡顿和声画不同步,完全不可用,就没剪到视频中来。

相机:Protake (iPhone 6s)

录音:iPhone 6s

剪辑:VN视迹簿

封面:美图秀秀

BGM:

遠い小舟 – 笹子重治

视觉不止是视力

今天在你觉得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哪个更好这个问题下看到一条回答:

我在评论区表示赞同,说这两者是两个时代,然而不出意料被喷了:

这是显而易见又难以觉知的。

拥有三维视觉,意味着更抽象,更不工具。一颗镜头是工具,但一只眼睛就是智能了。不管今天承不承认,十年后回看,这就是分水岭。

话放这,十年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