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页面: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60286
查看问题日志: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60286/log
>>>>>>>>>>>>>>>>>>我的观点是:
这句话是毫无道理的。
一,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 设计依靠灵感,年轻人最有灵感 ”。是这样么?显然说这句话的人并不理解设计,设计这项工作依靠的是理性分析(可见这里: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78930/answer/12450320 ),所谓灵感只不过是媒体夸大描画的东西,任何人只要在自己所属的领域里做到了专业的程度,随时随地都会有所谓的灵感。在我看来,灵感就是在你熟练掌握了内功心法后对武术招式的自由组合,即使是耄耋老者也一样。
二,好的灵感等于好的设计么?好的想法等于好的产品么?年轻的设计师非常容易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只要你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一个好的设计当中牵扯的因素相当地多。对于年轻的设计师而言,别说对工艺、材料的判断,更别说对客户战略的理解,就是仅仅对外观的把握都不一定做得好,这样的情况下,年轻的设计师有什么资格觉得自己很牛逼?一个设计师往往需要七八年的历练才能进入成熟的阶段,早些明白这些的人也许不用花那么久,但是很显然,好的设计师一定是需要时间磨砺的。
三,设计有很多种类,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等等等等,有些行业就是吃青春饭的,老了就不行了。是这样么?会这样想的设计师我猜测他们没有考虑更长远的事情,或者说,眼界不够宽。设计是否只是对器物、建筑、环境进行预先的规划,以便制造和施工?我认为这是狭隘的设计观。对各方资源的整合是设计师实际工作中必须执行的,但不能说设计就只是造物。当你的设计往高处走时,你所面对的“ 各方资源 ”的范畴就会发生变化,例如设计一只杯子和设计一个容器品牌之间的差别。如果只能看见杯子,那你的设计就只能停留在杯子,你设计生涯也就只能停留在杯子这里。设计工作实际上是资源统筹,显然年纪大、经验足的设计师更在行。把眼界放宽一点就会发现,设计是你做几百辈子都做不完的事情。
以上拙见恳请指正。
>>>>>>>>>>>>>>>>>>随后提问人补充了问题说明:
其实我也知道设计不是靠吃青春饭。但是令我不解的是,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是吃青春饭,包括一些有才华的人都这么想,觉得拼几年就不适合再呆下去了
>>>>>>>>>>>>>>>>>>接着王朔说道:
我本身比较了解工业设计,从工业设计出发简单给回答一下吧,我的答案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如下:
抛开设计环境因素不说,中国国内设计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在设计公司(非官方统计)。而这部分设计师所在公司的客户支付不起高额设计费(参考下面第4条),加之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以设计为主要收入的公司无法支付高工资(参考下面1.2.3条),当设计公司里的设计师成长到某个阶段(大概是工作3-5年),收入和产出已经不能匹配了,一部分设计师选择继续做设计(往往去了待遇更好的企业,外企,国家设计机构等),据我所知更多的设计师是选择离开这个行业或者是自己创业(创业的到最后也不是设计师了,而是老板)。
所以说设计师工作几年之后往往会面临一个抉择,有很多人选择了离开这个行业,给人一种设计只能做几年的印象,于是就有了“设计是吃青春饭”这种说法。
————————————————————————————设计圈因素
1.现有高考专业配置导致设计行业门槛低,人员臃肿:设计一般都跟艺术沾边,中国高考艺术分数最低,我身边很多做设计的朋友曾经直截了当地跟我说“学设计是因为可以低分上大学”,基于这种思想有很多人选择“考艺”这种方式成就大学,自然有很多人员流到各个设计专业。(工业设计还算是有些必须上学才能学会的知识比如“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等,但是平面设计有时候有些人只要会PS就敢说自己是设计师…人数可想而知)
2.人员臃肿导致就业竞争激烈,工资爆低:每年全国各个公司的就业岗位是十分有限的,肯定是远远低于设计毕业生的数量的,面对激烈的竞争压低自己身段要个低工资是个每个毕业生都面对的问题。于是起薪就爆低了….
3.工资爆低,开公司成本低,于是许多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进一步压低了设计在市场上的价码。公司利润低进一步压低工资,于是与上面第2条形成了恶性循环。
————————————————————————————设计的消费者因素
4.我国工业与经济还不成熟,具体来说客户多数是初创业或者是没有太大实力,往往国内市场追求短平快(即周期短,平稳,快速)的运作模式,许多客户公司追求的生存大过设计…这就使很多客户可以承担的设计费用上不去。本来就花不起前,加之上面第3条设计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进一步使设计费用降低…
—————————————————————————————设计环境的因素
5.知识产权保护太弱,这基本大家都懂,有谁电脑里没有盗版?即使是公司也基本没有多少用正版的…一个正版proe基本等于中型工业设计公司一年的流水…如果软件公司来要版权,想必设计公司能关90%以上…跑题了,主要是说咱们做设计人从盗取别人版权从中受益,但同时也害了自己,山寨丛生,设计成果随便被任意盗用,自然正版设计者的劳动收益就会打折扣。
6.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太差,绝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产品主要因素是价格(有时候甚至是唯一考虑因素),设计还远不是他们的追求,而这个消费群体异常庞大,催生了许多第4条中的客户,于是开始了整个事情的循环。
>>>>>>>>>>>>>>>>>>对于王朔的观点我深表赞同,但现状并不乐观,我又说:
很久没上知乎了。对于王朔的回答我深感赞同,但同时我也想泼一盆冷水,那就是:
国内设计师(仅谈我所处的工业设计)的水平其实并没有大家以为的或者是设计师自己以为的那么令人满意,创业也好,困惑也好,我认为从根源上说还是设计师本身能力的问题,设计师的工作不仅仅是设计个外形,画个好看的海报或者Icon这样的事情,对材料工艺、心理学、社会学、市场、品牌运作等等相关知识的缺乏,注定了我们所谈论的设计师仅仅只能在电脑前制作设计,而没有往深处继续走下去。这也是许多设计师走到某个路口后困惑或者转行的根源。
一来我们可以指责国内教育(多数院校把工业设计放在艺术学院下简直是个笑话),二来我们也该扪心自问,作为设计师,有没有做到位?你是否还在不断学习和进步?倘若你和客户面对面谈了一下午,还没有旁敲侧引搞清楚客户核心的问题所在,那么我们能拍胸脯说自己是个合格的设计师么?设计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在实际行动前的规划,认识不到设计师本身的价值自然也就无法提升自己和为客户提升的更具价值的服务,那我们谈什么设计师的未来呢?
这些话抛出来大概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甚至攻击,但我想,要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我们设计师自己就应该顶着被嘲笑的情怀和理想默默前进,坚持不下来的人,咱们就谈点别的吧。
我作为一个目前心有余力不足的设计师,说这些只能算做一种吐糟,并不是什么真知灼见,希望待我有一天具备自己宣称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有所成效时,不会再有人说这样的话和讨论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