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三个月,终于还是下手了。
起初犹豫是怀疑自己,也想克制消费,但这段时间渐渐体会到了一种『空』,来自动物脑和社会脑的无趣,才重新觉察到对自己而言的实之所在。窃以为大千世界不过镜花水月,菩提树下并无碍观山阅水。
等了三个月,终于还是下手了。
起初犹豫是怀疑自己,也想克制消费,但这段时间渐渐体会到了一种『空』,来自动物脑和社会脑的无趣,才重新觉察到对自己而言的实之所在。窃以为大千世界不过镜花水月,菩提树下并无碍观山阅水。
早上打开邮箱,看到知乎编辑昨天发来的销售报告,归档时看了一眼早前邮件的来往记录和时间,方才意识到,竟然已经两年半了。
这两年半也正好对应了,我从离开设计公司的环境到创业投身做产品的历程。这段时间说短也不短了,前前后后经历了许多事情,遇到了也解决了许多问题,但也还远谈不上长。近一年多来,时不时会有一些出版社在知乎的私信里问我,有没有出版纸质书的意愿,我几乎都婉拒了。直到最近,连知乎的梅老师也问起我,方才认真考虑这件事。
时间确实是问题,但不是关键的,如果想写,总是会挤出时间来写的。然而事实上,我的表达欲似乎在收缩,或者说,是对自己说出口的话更为谨慎了,不敢妄言。这两年经常有读者来信咨询一些问题,让我切身感受到自己的一本书确实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而因为一些机缘认识的朋友也会因为这本书而高看我一些,让我感到羞愧与压力。
因此,是否决定写一本书,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都是需要仔细思考的事。至少,得是自己做的事情取得了明显不错的成绩,写出来才有说服力吧。不过书归书,日常梳理思考的写作不能停,今年的阅读量和写作量都得加油了!
今天在和高一强老师交流关于设计原型的话题时,聊到中国的士大夫 vs民间和日本的幕府 vs平民的文化差异,由此说到读书的话题。在他给我的一条书单的链接里,头两本书都是再无出版的古籍,我原是问他要电子版,但一听说文件巨大,我就想自己先上网搜一下资源吧。恰好就是这么巧,在搜《支那文化史迹》这本书的时候,无意间找到了一个提供大量古籍书目电子版下载的网站:
艺术、文学、历史、社科、自然科学、宗教等等,门类相当丰富。这个网站我已经收录进我很多年没有更新过的 设计任意门 – 中文站点 里了。
除了找到高老师推荐的这本《支那文化史迹》以外,还翻到了一些我自己感兴趣的老照片摄影集,都是那个风雨年代里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的画面,于是一下没忍住存了几本下来。
唉,书来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啊……幸好不是纸质书,不然搬家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