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颜色都不属于任何性别

经过了持续大半年的劝导,太太终于同意我给她换一台新手机,用来替换掉手上这台已经被生活摧残得不灵光的旧手机。一开始她很不愿意,一来觉得还能勉强接着用,其他开销的优先级都远高过于她自己;二来也是从小到大被上一代人灌输的那种「自己不配」的心态,总说算了算了。直到最近聊到自我能量的进出,她才终于把自己的优先级往前挪了挪,我也才有机会给她换新。

挑型号的时候,为了避免她有价格上的心理压力,也因为她多次强调不要高配置,加上她大部分的使用场景里没有很明显的电量焦虑,所以我推荐了 iPhone 13 mini 给她。她之前也在店里上手试过,小巧的手感和屏幕尺寸都很合适。尤其是把 mini 和现在用的 7P 放在一起时,mini 这个与 6s 相当的体型里装着和 7P 一样尺寸的屏幕,平衡的尺度是拿捏得相当好的。

于是她同意了。

上周一看了下取货信息,显示深圳益田店里没有现货,要从广州寄过来,于是我就计划周五再下单,周六可以直接寄到家里。但周五我再看的时候发现,已经变成了店内有现货,于是我果断下单,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直接去店里提了。

为什么选白色?

其实一开始也看了别的颜色,曾经犹豫过红色、粉色和绿色。但实际看下来以后,一是觉得这一款的红色不够正,绿色又偏黄有军绿色的感觉,粉色又太淡了,质感不足;二也是觉得为什么女生非得是红和粉呢?所以最后,按照实际的颜色表现,挑了她觉得真机表现最好看的白色款。

其实她之前的 7P 也是黑色款,并没有选那些所谓的女性颜色。

这也是我多年来对一些数码厂商的做法表示高度质疑的点:女性一定得被特殊处理么?

如果女性就得用女性手机,那么从逻辑上来说就应该有所谓的男性手机。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哪个厂商会这么做产品和宣传,唯独把女性作为一个单独的点拿出来营销。当我们习惯了「女生是粉色,男生是蓝色」的时候,其实忽略了在一百年前,蓝色是女性的颜色,而男性是拥有红色的。颜色和性别的关系,完全是被文化构建出来的,是纯属虚构的产物。

任何人选择一款产品,应该是基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被文化构建,更不该被消费主义用概念绑到某个象征的座位上。设计师在考虑产品的时候,重点的也该是产品如何满足场景中人的需求。人与人之间客观的差异应该被看到和重视,但为了细化市场而刻意构建差异以降低设计的包容性,这是不该鼓励的。

至少我们可以从挑选颜色开始,把「粉色适合你」换成「你喜欢哪个颜色」。

女性意识觉醒了,男性呢?

焦虑的对立面是具体;男女对立是抽象的产物。

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是一种能力,但用于讨论抽象的概念和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越抽象的结构性问题越容易激发焦虑,并且由于结构性问题不是个人能解决的,会成倍地加剧焦虑。虽然我自小就讨厌身边的多数男性,但不妨碍我和其中个别人成为好友。同样,一个靠谱的男性伴侣可以消解掉大部份抽象概念中的问题。

这段话不是在针对独立女性,只是在陈述抽象概念与具体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我小学时就已经发现,由于社会主流中男性话语权过于强势,不仅压制了所有女性的空间,也同样压制了所有男性的空间,男女都在规定范式里无法透气。这种压抑也会催生出各种形式的霸凌。解放女性权益就等于解放男性的权益,这件事需要有更多男性意识到。

我们看到女性意识已经在觉醒了,男性意识呢?我不认为所谓的责任心、魄力、勇敢叫做男性意识,这是人类的光芒,属于所有性别的光芒。女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权社会的概念,本不需要有这种概念。如果我们身处母系社会,才会有对应的男性意识觉醒。真正觉醒的是女性作为个体的意识,不从属于任何人事物的独立自我的意识。但我在许多男性身上还看不到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个体发展的不对等和非均匀分布,是婚育问题的源头之一。

解决这类问题或许不能只谈男女权益的平等,不止是抽象地支持女性这个群体,还要关注每一个人的权益的平等,每一个鲜活的人。

后续:

社会规训对男性的暴力

没有针对原发言者的意思,仅仅是从她的话里想到一些事情,想延展开稍微说一下。

在客观上男权主导的环境里,处于弱势一方的女性更容易被允许有更多元化的呈现,而男性则往往被规训成一个模版,不符合那套标准的甚至会被划出男性行列。这是一种隐蔽但深刻的暴力。

强势一方为了维护自身的暴力和权力,需要树立坚不可摧的品牌形象。相应的,允许被制压的一方拥有一定自由度,既可以缓解冲突,也可以有效避免力量的集中与随之而来的对抗。

所以,解放弱势男性的必经之路是提升女性地位。否则,小男孩这个群体仍然会承受许多视而不见的暴力。

我和太太能走到一起,有部份原因是我们都不在那个社会标准范围里。她够“爷们儿”,我够“娘儿们”,都是相对于主流标准而言比较中性的人。可以说,我们之间的感情并非建立在性别基础上的,凭这,我们才敢这么多年来都称对方为soulm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