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设想

昨天有师弟找我要大学期间用过的剧本时,偶然中看到自己做过的一个概念设计,这个设计当时仅仅只入围决赛圈就止步了,那时觉得挺遗憾的,不过回头看看觉得当时确实太嫩,作为一个设计来说确实不怎么样。

然而我想说的并不是设计本身,而是惊讶于当时的自己居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云办公

标题上写着08年,那应该是我大三的时候吧。我觉得好惊讶,原来在我心里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看到设计说明部分的时候我愣了一会:咦,这不就是现在谈论最多的 “云” 么?​事实上我在Gmail里和朋友讲述这件事的时候就是用Google云端硬盘来分享这两张图片的。

         

(点击查看大图)

​当中涉及到全息成像和触控这些谈了很多年的设想,但这个概念中还包含了另一个我最近项目中在想的事情:

非接触式的信息和能量传输

当时应该还没有Qi 和NFC吧?至少我是去年年底才接触到这两项技术的,所以当时只能想能不能用蓝牙来实现。如今Qi无线充电标准和NFC近场无线通讯的技术已经开始在推广,那么在十年内有没可能出现以下这样的情景:

1,移动设备体积大大缩小,因为随处可以无线充电,内置电池完全没必要做那么大的容量;

2,移动设备摆脱电池对其的束缚后,借由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主要是指“云”的影响),设计的自由度和可整合的功能也许可以更高、更完善,手机可以彻底代替如今的个人电脑,而台式机也因此进入一个更为专业和强大的领域。换言之,个人移动设备和专业台式设备的区别会越来越大,产品形态或许应该做出改变;

3,信息的传播也许会出现一些新的方式,除了互联网、移动网络外,摆脱数据线的移动设备之间或许可以像血液里的红细胞那样携带和传送数据,甚至像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一样,那么,这个网络系统是否可能引发信息革命?例如GFW不可能存在,网络出入口也无法定义。因为所有的移动设备之间已经可以形成一个物理层面的虚拟网络了,这种感觉会不会有点像《攻壳机动队》?

4,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设想:借由无线充电和近场无线通讯的结合,也许我们能让电能的流通形式发生根本改变。金银是传统的货币形式,那么电呢,有没可能像货币一样流通呢?设想一下:你带着几块“移动电源”去川藏地区的偏远山村里,他们那里没有电塔更没有网线,而这几块“移动电源”就能在当地搭建一个小型的电力系统和网络。可能吗?又或者再设想一下:当你发生购买行为时,可以用“单位电量”的载体作为货币使用,比方说一台手机的价格是三万毫安?如果电能可以作为货币的形式流通,那么对现有的电网系统将会发生根本的影响。我们可以不依赖现有电网的覆盖范围,电能的移动状态不再是“电池”这样静态的死物,而可以同时作为移动能源和等价交换物存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会衍生出什么样的新社会格局?

我最近在做一个移动电源的项目,脑暴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这些。当然我们的客户不可能也没能力采纳这样的方案,只是作为一种对未来的设想和期望罢了。

原说想作为一个概念方案提交给德国红点奖看能不能获得一个概念奖的,和总监聊了聊后,发现自己以上说的这些统统只是对技术应用的畅想,并没有设计师的介入,也就是说,设计师在这样的语境下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设计在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该如何解决我所提出来的问题,甚至更关键的是,我提出这样的想法是为了解决什么现有的问题呢?

我只能很抱歉地承认,我还没想清楚。

但是这些想法我已记录下来保存在此,也许多年以后回头再看,会如同昨晚发现东莞杯那个概念时一样惊呼一声!

 

PS:夫人问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想法分享出来,不怕别人拿去做了么?我没这个担心,因为首先我做不到,这也不是一两家寡头企业就能做到的,更多是需要全人类社会的技术升级和协同合作,我的设想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下对未来社会形态的猜测和期待,分享出来和大家讨论反而更有价值。这也许更接近科幻吧?如果有人去做这件事,那更好。假如未来世界实现了这些,那时有人在互联网的海洋里能搜到这篇文章说:“看,先知!”那我就爽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