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接触 VR 环境

小柒第一次进入 VR 环境,是十月份。那时显济约我喝咖啡聊天,他带来了新买的 pico 4 过来玩,并借我玩了一周。期间我带回家,给小柒体验了两天。

那次他体验的项目是拳击运动,感受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与软硬件配合的击打手感。

第二次上手玩,是上周末在附近的商场里,他在一个体验 VR 游戏的空间看了很久。我看他想玩,就让他去找工作人员聊天,搞清楚每个项目的费用、时长,然后自己选定一个去玩。他最后选了一个 ¥68 玩十分钟的模拟厨房的游戏。

其实,他已经很多次在旁观摩别人玩 VR 游戏了。不同的商场里,几乎都能看到那些自助游戏机和这些 VR 体验项目。每次他都会看一阵子,那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世界。尽管,这个真实的世界对他而言也是新的,但那个虚拟现实的空间,是一种连我们这些大人都觉得新鲜的事物,他怎么可能不好奇。

临走前我和他说,我们算笔账:你 ¥68 玩十分钟,如果我花差不多的钱,能一直玩,哪个划算?于是我找显济再次借来他的 pico 4,转了 ¥69.9 给他,买了《爆裂厨房》这款游戏,作为这个春节的新增娱乐项目。

这是第三次接触,他将连续体验至少十天。

今晚,我先给他示范了一次,把新手教程做了一遍。

然后,他靠着自己认识的字阅读任务书,独立完成了新手教程的七套任务。凭着对前期任务教会的那些动作的理解,在后面的过程里,他甚至自己尝试了一些非规定但符合直觉的动作。这很关键,这种举一反三的直觉交互,对产品设计很重要,对将来的人也很重要。

小柒此时六岁,他们这代人的世界观将会和我们八零年代的这批人很不一样。

对于未来的世界,我虽然持着比较悲观的态度吧,但看着他,我还是觉得有希望的。对他,我觉得比较有信心会是个不错的人;对他这代人,我觉得他们会比我们强得多。

现实 vs 虚拟,客观 vs 主观,个体 vs 集体,他和我们所经历的先建立再打碎再重建的过程会不太一样,他会从小就体验、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会有他的理解。当然他会面对更复杂的世界,但任何混乱,都是生机。

Apple Glass 不会取代 iPhone 的

知乎问答原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5940053/answer/1234340836

看爆料不如直接看专利,所有科技新闻永远是滞后于专利申请的。

上面俩图是,苹果关于 AR 眼镜显示方式和交互方式的部分专利说明。

下面三张图是,他们在智能手套方向上的专利说明,含交互方式的探索:

下面这张是,关于 AR 技术在汽车场景内的应用构想:

所以,不管这个 Apple Glass 年底发不发布、做成什么样子、包含什么功能,在这个第一阶段一定是作为 iPhone 的拓展附件存在的。

很多科技媒体喜欢设想 AR 眼镜在未来取代 iPhone 作为个人移动计算设备,这是没有产品开发经验和商业概念的体现。眼镜,无论是多好看多轻便的眼镜,它都不会成为类似手机这样的标准化移动设备,更无法作为类似手机这种数量级的标准设备来开展市场推广。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一类智能设备的标准化和数量级能达到手机这个水平。手表也不行。

只要 AR 眼镜无法成为核心标准件,就无法取代手机。

在我看来,未来会取代手机的不会是任何一种单体设备,而是由进化成本地计算中心的手机 + 手表 + 眼镜 + 耳机 + 物体表面的屏幕 + 图形码 + 手套 + 鞋子 + 指环等多种可以互相通讯的产品共同围合而成的电子外覆层,是这样一类多点协作的系统。

如今热烈讨论的 AR 眼镜,仅仅只是这个新系统当中的一个组件,从产品和市场的体量,以及算力上来看,它都绝对不可能成为所谓的下一代个人移动计算中心。

去年七月我就在随笔里提过这个概念:

工业设计、屏幕与 Jony Ive

上面提到的智能手套专利的相关页面:

Apple wins major patent for VR+

苹果在 5 月初刚获得的 66 项专利的相关页面:

Apple won 66 Patents today covering a wild Immersive Virtual Display

苹果关于指环交互的专利介绍:

Apple updates their Ring Accessory

想了解苹果专利的朋友可以经常上这个网站溜达溜达,更新挺频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