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定义正在重构的历史开始了

上周在即刻看到一个话题:

ChatGPT vs. iPhone 两种技术有何异同? 就它们制造产业变革和影响来说,对比思考能否启发对未来的想象?

我目前的看法是:

iPhone 为代表的技术,拓展了人的外延。人是技术网的中心,是作为生物人抛向空中的一块大腿骨。

ChatGPT 为代表的技术,更新了人的定义。信息和意识不是人的特权,是否只有生物人才是人,需要被认真严肃地对待。

前者的产业革新是建立在人脑上限之中的,超过脑容量的部分,推进速度非常缓慢。

后者不存在理论上限,对自身的推进速度远大于前者。但由于前者高度依赖人这个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后者产生革新的同时,会同时产生大范围的剧烈冲突。前者脆弱,但作为后者的基建,这种大范围冲突可能导致两败俱伤,拖累后者进化速度。但因为发展不平均,所以后者会衍生出全新的社会形态。

AI 不需要代替人才能更新「人」的定义,更不必达到硅基生命的程度,只需要在表达方式上像人(即便它根本不理解自己在说什么),就自然会在生产方式和伦理上产生大量冲击。这些冲击会更新人对自身的认识,配合其自身的效率属性,人会主动更新对自身的定义描述。

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将来的工作会和今天大不相同。因为我们在思考人与物的关系时,中间的媒介可能不会再是物理交互和界面交互,而是面向 AI 的交互。这种交互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另一种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你所设计的产品不是给人类使用的,而是面向 AI 的中间件,这会改变很多约定俗成的非物理/生物层面的规则。

我们有幸站在了这段历史的开端之中。

Midjourney 一周实操记录与心得

🎥 点击封面播放《从零开始的 Ai 创作实录》

🎥 在 B站 播放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Y4y1M7Vn/

🎥 在 YouTube 播放视频:

https://youtu.be/LKNqw5sJ_yc

8月30日,第一天:

8月31日,第二天:

9月1日,第三天:

9月2日,第四天:

9月3日,第五天:

9月4日,第六天:

一周学习阶段性代表作:《哭泣的观世音》

9月7日补充:

这个 Ai 对于人体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还是不太行,需要人为筛选很久,才能调教出看上去较为合理的形体。但不得不说的是,服装面料和头发的质感、光线的把控和氛围的营造,真的非常棒!

获得一枚银钮扣

虽然我写文章、做视频都不是冲着粉丝量或播放量这些流量数据去的,只是作为自己疏解工作中无法得到满足的创作欲和表达欲的途径,但是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同与喜欢,还是开心的。对于我这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创作冲动的人来说,没有为爱发电这回事,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我的乐趣,因此也不存在坚持一说。这个过程里认识到许多很棒的人,这就是很好的收获!

在我看来,制作视频只是一种当下乃至未来重要的表达方式,和十几年前开始写的博客本质上是一样的。多会一种表达形态,就当多一门技能。只要不像那些为了流量将自己异化成数据机器的自媒体,那么不论是图文还是视频,都可以一直做下去,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