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颜色都不属于任何性别

经过了持续大半年的劝导,太太终于同意我给她换一台新手机,用来替换掉手上这台已经被生活摧残得不灵光的旧手机。一开始她很不愿意,一来觉得还能勉强接着用,其他开销的优先级都远高过于她自己;二来也是从小到大被上一代人灌输的那种「自己不配」的心态,总说算了算了。直到最近聊到自我能量的进出,她才终于把自己的优先级往前挪了挪,我也才有机会给她换新。

挑型号的时候,为了避免她有价格上的心理压力,也因为她多次强调不要高配置,加上她大部分的使用场景里没有很明显的电量焦虑,所以我推荐了 iPhone 13 mini 给她。她之前也在店里上手试过,小巧的手感和屏幕尺寸都很合适。尤其是把 mini 和现在用的 7P 放在一起时,mini 这个与 6s 相当的体型里装着和 7P 一样尺寸的屏幕,平衡的尺度是拿捏得相当好的。

于是她同意了。

上周一看了下取货信息,显示深圳益田店里没有现货,要从广州寄过来,于是我就计划周五再下单,周六可以直接寄到家里。但周五我再看的时候发现,已经变成了店内有现货,于是我果断下单,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直接去店里提了。

为什么选白色?

其实一开始也看了别的颜色,曾经犹豫过红色、粉色和绿色。但实际看下来以后,一是觉得这一款的红色不够正,绿色又偏黄有军绿色的感觉,粉色又太淡了,质感不足;二也是觉得为什么女生非得是红和粉呢?所以最后,按照实际的颜色表现,挑了她觉得真机表现最好看的白色款。

其实她之前的 7P 也是黑色款,并没有选那些所谓的女性颜色。

这也是我多年来对一些数码厂商的做法表示高度质疑的点:女性一定得被特殊处理么?

如果女性就得用女性手机,那么从逻辑上来说就应该有所谓的男性手机。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哪个厂商会这么做产品和宣传,唯独把女性作为一个单独的点拿出来营销。当我们习惯了「女生是粉色,男生是蓝色」的时候,其实忽略了在一百年前,蓝色是女性的颜色,而男性是拥有红色的。颜色和性别的关系,完全是被文化构建出来的,是纯属虚构的产物。

任何人选择一款产品,应该是基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被文化构建,更不该被消费主义用概念绑到某个象征的座位上。设计师在考虑产品的时候,重点的也该是产品如何满足场景中人的需求。人与人之间客观的差异应该被看到和重视,但为了细化市场而刻意构建差异以降低设计的包容性,这是不该鼓励的。

至少我们可以从挑选颜色开始,把「粉色适合你」换成「你喜欢哪个颜色」。

好的设计展应该是反封装的

一般来说,好的问题应该是具体的,不是宽泛的;好的设计也是如此,是对应到具体需求和场景的。

设计展通常的做法是把设计的成果作为展示对象来向公众展示,这样的思路有一个天然的问题:观看者无法理解设计的动机和处理思路。这样,设计展上就会出现许多艺术展上观众都会遇到的问题:

看不懂!

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强调 “设计不是艺术” “设计是要解决问题的”,那么在对待设计展的时候就应该拿出和艺术展截然不同的展示逻辑。

🎥 点击图片可播放视频

艺术作品和理念大体而言是人类在宏观感受下对经验的总结、反思,因此总体去看是相对抽象的,是精神性的。然而设计和设计的对象本身都是具体的,是在实际的境遇、场景、问题、需求下诞生的实际的解决方案,那么,只展示设计的成果物的效果必然是不够好的。因为,一般人是无法脱离具象的需求和困难来理解一个设计的。

知乎是一个围绕话题和问题展开讨论的社区,这就天然适合讨论设计,展示设计。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通过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来还原设计生成的过程;那么在设计周这种真实的空间之中,同样也可以按照具体的问题、话题、主题来设置展示的空间,一个空间内的所有展品、多媒体、空间设计都围绕着一个具体的、生活化的、通俗的问题来展开回答。参观者站在那里,看到的是一个个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问题,以及诸多设计师、厂商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和解决方案。这样还有一个好处:

供需两端连接起来,市场清晰了。

🎥 点击图片可播放视频

我们每次谈论制造强国之后要转型设计强国,那么在设计的推广和科普上,就得让设计端、制造端和消费端互相了解,在商业上形成正向循环,每个环节都能得到自己应得的。这样的设计展才不会落入艺术展那种让人看不懂、三方互不理解的怪现象里。

在工业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社会里,产品、设计、艺术所封装的信息就越多。集成度越高,就越难以被理解,而设计展天然的使命就应该是:

“反封装”

比起 “琳琅满目” 的商品会场,一个以 “大型科普现场” 形式来呈现的设计展,会更有趣、更有价值!

此文为针对知乎问题 “如果你想要呈现一个有趣的设计展,知乎的「设计」话题可以赋予你哪些灵感?” 所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