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没礼貌的前辈啊!

《中国设计趋势报告2022/2023》第21页

自己创作的内容被富有影响力的前辈「引用」了,是件挺开心的事!但妙就妙在啊,是以我完全不知情的方式发生的~咱们这个设计趋势就还挺喜剧的~

但各位品牌的 PR 同学们,你们有 feel 到 fo 我的观众/读者是怎样的一群人了吗?多值啊!堪称性价比好吗!

有没有设计师出身的脱口秀演员来把这段子写一写?

很妙的是,这本书的主编黄晓靖就和我在同一个微信群里,她也有我的微信,但此前无论是B站的私信还是微信,都没有跟我打过一声招呼。一张截图我也不会收你钱,但打声招呼询问一下这么基本的礼貌,不该是什么难事儿吧?何况是一套如此高价的设计行业出版物,是不是更应该多些严谨和礼貌呢?

随意盗用是种习惯么?当然了,主编不会跟踪到那么细节的事宜,不知道也可理解。但如果已经在行家云集的群里当众@ 你了,我话说得也还算客气,却一夜保持静默,emmm,就有点…… 挺没礼貌的了。

挺好笑的!

尤其是这种行为和书名搭配在一起的时候。

“只送大脑”

最近 B站 在推他们跟 BBC 合作的三集科学纪录片《未来漫游指南》。讨论的话题是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在天文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对未来的展望,并且邀请刘慈欣一起推演。一些知识区的 Up主 也很配合地制作了不少讲述人类可以如何走向星际的内容,仿佛这件事情已经近在眼前一般。

尽管大刘一再强调 “黑暗森林理论” 只是一种思想实验,但这个理论这几年已经被互联网人搞得好像已经是宇宙的真相似的了。我不太喜欢这种网络现象,但小说《三体》中云天明的两次出场,每每回味,总是忍不住心生向往。

因为人类技术有限,化学火箭无法把活人发送到三体舰队那里。因此有了只发送大脑的计划。这是多么大胆和浪漫的想法啊!同时这也非常符合我对未来的期待:脱离智人肉体的束缚,让智能的部份融入到星际文明中。

另一次我所喜欢的场景,并不是大家津津乐道的 “童话故事隐喻” 那一段,而是最后他和 艾AA 见面那一段。因为那一刻的云天明真正成为了星际人类,他真正了解并体会到智子所说的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的含义。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太向往那种情境了。亲眼看着一个星球从绿色变成紫色,超越了地球对太阳公转周期对生命纬度的限制,体会到了一个星球所有生命都不曾有机会经历的周期。

大概从大学时代开始吧,具体什么时候我已经说不清楚了,我就开始坚信一个 “未发生但注定发生的事实”:

我这代人会亲眼见证人类走向星际,而我的孩子,将会成为进入星际的第一批地球人类。他未必需要是科学家或工程师,但他会在我的注视下走向星际。我将是最后一批地球人类。

“如果我的大脑也能离开地球,那就好了。”

还有四十年,也不远了。

终于下决心买了新电脑

自从 2009 年毕业以后,除了前两年还在继续使用大四做毕业设计时的那台旧 hp 笔记本一起看看电影和剧以外,基本上都只用公司的台式 pc 或者 iMac 来做工作和业余时间的项目。哪怕是这几年一直持续在做视频,也全都是用 iPhone 来拍摄和制作所有的视频。似乎一直没有很充分的理由,说服自己必须买一台自己用的笔记本。直到最近一个多月来,因为搬出来在这边住,总是非常希望能够尽可能充分利用一个人的夜间时间,多做一些点自己的创作,或者多写一点稿件、多接一点合作项目,于是逐渐萌生了购置一台笔记本的想法。

在益田 Apple 店前游荡的黄牛们

经过和小叶的一番商量,我决定在即将到来的十月以前买一台 MacBook Pro 用作个人创作的随身工具。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一些商业稿件和商业合作的视频项目,如果有合适的产品设计的项目也可以在出租屋里搞定,这样我也比较好安排自己的时间。

说来也是惭愧,以前在设计公司的时候,一直都不太愿意接私单,主要是对那些要求琐碎又周期漫长的案子提不起兴趣。然而我现在参与创业的这家初创企业,又恰恰是我的第一个私活延伸出来的。

大概也是从前还没有感受到那么迫切的经济压力,想坚持一些理想化的执念。但是人到三十过半,不知不觉就开始觉得,不能再这样,总得适当放下一些固执,让自己接点地气。这也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我频繁(相对过去)接了不少商业合作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做起来会发现,因为自己的专业性,多数时候,客户还是很认可我的构思和做法,也比较尊重我的一些坚持。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放下了一些没必要的执念,可以让自己尝试把一些理想化的想法融合到商业项目里,体会到赚快钱也并非必须丢弃灵魂去说谎或者作恶。

这是我这一年来最大的变化吧?

拿着新买的 MacBook 在星巴克里喝杯咖啡

要是我的读者或观众知道,我这样一个常年在网上分享对于数码产品的设计分析的工业设计师,竟然在工作的第 13 个年头才购买了第一台可以被称为生产力工具的笔记本,会不会觉得无法理解,并因此大笑出声?无所谓,这就是我现在这个阶段决定要做的事情。

我不能说很讨厌目前的工作,但对我而言,过于狭窄的创作空间让我觉得透不过气。这也是我这些年开始拍视频的原因之一。制作视频的过程,是我为数不多可以自由创作并且享受创作乐趣的时间。作为工业设计师,相信都会有这种感觉,你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客户或者公司的商业需求服务的,作为创作者个人的空间其实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极为狭窄。

正在更新系统的 MacBook Pro

如果说还有什么时刻让我觉得无比自在放松和自由,那绝对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躺在沙发和床上的那些时刻。除了家人对自己的认可外,最重要的时候,只有一种,那就是我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的时候,那种进入心流的状态。

抬头是家庭,低头是工作,即是丈夫与父亲,又是一堆工作的负责人,独难看见自己。

这是用新电脑写的第一篇 blog

感谢小叶同意我在这个时候买下这台电脑,如果没有她多次鼓励我,和我说应该把精力放在哪些擅长的事务上,我恐怕还得在进退之间犹豫。被土星压制的火星,大概就是需要她这样的射手用力推一把,才能放手冲一冲。

我的前半生都是压抑的,她是我的贵人和星光。

来吧,尽管放马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