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将褪色的拟物化

全触摸屏的智能手机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主流,尽管我换的新手机是黑莓9700,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消费主力人群的首选项已经默认为全触屏智能手机了。所以,为什么我没选择更主流的选项呢?

我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新视界诞生的时机。

当我们越来越多地与屏幕打交道,就意味着我们和传统实体世界的距离在走远,如何保持这种熟悉的感觉呢?那就是拟物化。拟物化让我们在虚拟的屏幕内找到了熟悉的立体感和材质,仿佛我们还在操作熟悉的物件。

但这终究只是一种模拟,不是真实。

我选择渐渐萧条的黑莓,不仅仅是因为它那无与伦比的实体按键,还因为这些实体按键背后的操作逻辑,以及我对拟物化前景的不看好。一副全键盘安在小小的手机上,打起字来竟然如此顺畅,这完全得归功于合理的按键布局、恰如其分的键面倾角和弧度以及刚刚好的反馈力。这幅键盘是建立在理解用户在这样体积的设备上打字的需求和感受的前提上的,包括设置侧键快速调用常用软件,所有的操作都是基于人手如何与设备有效互动来设计的。

模拟了熟悉的质感,并不意味着就是实体。屏幕精度可以越来越高,界面的效果可以越来越炫,但这条路很快就要走到尽头。过分追求视觉真实感的拟物化界面不断轰炸大家的眼球,审美疲劳会渐渐显露出来,更重要的是,操作界面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什么样的人会用什么样的软件,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操作这些软件,这是UI设计的基础,在以行为模式为先导的设计方法中,最重要的一定是操作的逻辑,而不是模拟熟悉的质感。

可是熟悉的质感不是会更方便引导大家使用么?

刚开始时,是,但未来,不是。

最早使用电脑、手机的一代人是从实体世界转向虚拟世界的第一代人,这些新鲜的界面是这代人所不熟悉的东西,每创造出一个具有真实感的效果,都能令人们和电子产品的距离拉近。但随着新一代人的成长,一件件新电子产品的问世伴随着他们成长的大部分阶段,电子产品的界面对他们而言已经相当熟悉,就如同当年第一代人对实体世界的熟悉程度。如果说拟物化的界面有效地帮助了人们认识、学习、掌握这些带有屏幕的电子产品,那么,对于新一代的用户而言,这个学习成本已经不需要的。

我们大部分的软件里都采用3.5英寸软盘的造型作为“保存”的示意图标,但是对新一代的用户而言,这只是一个缺了一角的方形,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3.5英寸软盘的那个年代。他们对这个图形的理解和上一代人是不同的。拟物化的界面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界面风格,而不是一种联系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经验的桥梁。

简化而抽象的界面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现在已经渐渐显露端倪了。品牌的LOGO、海报设计、网页设计等等平面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较以前更为简练的画面风格,通过干净利落的色块、排列组合以及视觉引导,让画面呈现出一种纯粹的形象。这样是更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未来虚拟世界的内容量会越来越大,信息的表达会越来越重要,如何更有效地表达出层层信息,这需要严谨的逻辑关系引导。刨除掉不必要的仿真材质和光影效果,让信息本身成为主体,才能做到这一点。

我想应该不用很久,在两三年之内,这种简化抽象的视觉风格将会成为新的界面主流,在摒弃掉拟物化的视觉效果后,积攒多年的实物操作经验逻辑也将给这种新风格带来强大、持久的生命力。

到那时候,我就可以抛弃黑莓了。

...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