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有段时间叶子觉得有点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我向她推荐了MBTI职业性格测试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Jung)认为:感知和判断是大脑的两大基本功能。大脑做决定的瞬间可以慢动作分解为两个阶段:感知阶段(又分为触觉感知阶段和直觉感知阶段)和判断阶段(又分为感性判断和理性判断阶段)。

为方便我们的理解,我们把大脑做出决定的瞬间直观想象为如下流程:(大脑获取信息后)触觉感知——直觉感知——感性判断——理性判断,最后做出决定。 不过请记住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在瞬间交织(并非想象中简单的线性)完成的。

虽然每个人的大脑做出决定的瞬间都要走这四个流程,但是不同的人在其中某个环节中的倾向程度不同(也可以理解为滞留时间长短不同):有些人更倾向停留在触觉感知环节多一些,而直觉感知一带而过;有些人在判断环节,更倾向停留在感性判断多一些,理性判断一带而过。 此外,大脑的这两大基本功能还受到每个人的精力来源不同与生活方式差异的影响(由美国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 提出),最终的决定就千差万别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优化,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有数据支撑的性格分类模型的理论基础。

这个测试我三年前就做过,当时正面临进入社会,尽管我心中早有打算,但还是希望有些别的意见可以参考。做完测试后,发现我还是挺了解自己的,就更加肯定了自己所选择的路。当然咯,测试只是一种建议,并不能代替我们做选择。今天我忽然很想再做一次这测试,看看自己和从前有没什么不同。

三年前我做的是28题的版本,这次我选择了93题的版本(还有130题的完全版)。

结果如下:

您的性格类型倾向为【INTP】(内向+直觉+思维+知觉)

对任何感兴趣的事物,都要探索一个合理的解释。喜欢理论和抽象的事情,喜欢理念思维多于社交活动。沉静,满足,有弹性,适应力强。在他们感兴趣的范畴内,有非凡的能力去专注而深入地解决问题。有怀疑精神,有 时喜欢批判,常常善于分析。

INTP型的人是解决理性问题者。他们很有才智和条理性,以及创造才华的突出表现。INTP型的人外表平静、缄默、超然,内心却专心致志于分析问题。他们苛求精细、惯于怀疑。他们努力寻找和利用原则以理解许多想法。 他们喜欢有条理和有目的的交谈,而且可能会仅仅为了高兴,争论一些无益而琐细的问题。只有有条理的推理才会使他们信服。通常INTP型的人是足智多谋、有独立见解的思考者。他们重视才智,对于个人能力有强烈的欲 望,有能力也很感兴趣向他人挑战。 INTP型的人最主要的兴趣在于理解明显的事物之外的可能性。他们乐于为了改进事物的目前状况或解决难题而进行思考。他们的思考方式极端复杂,而且他们能很好地组织概念和想法。 偶尔,他们的想法非常复杂,以致于很难向别人表达和被他人理解。 INTP型的人十分独立,喜欢冒险和富有想象力的活动。他们灵活易变、思维开阔,更感兴趣的是发现有创见而且合理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仅仅看到成为事 实的解决方式。

INTP型的人几乎没有情绪,无视批评和赞美,生性喜欢当旁观者。他们没有要影响别人的强烈动力,也没有伤害或冒犯他人的意图,INTP对他人感受的关注度正常情况下基本是零,更多时候他们只想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而已。他们通过逻辑推理过程与感受自我成长获得成就感。

您适合的领域有:计算机技术 理论研究、学术领域 专业领域、创造性领域等

您适合的职业有:

· 电脑软件设计师
· 系统分析人员
· 计算机程序员
· 研究开发专业人员
· 数据库管理
· 故障排除专家
· 战略规划师
· 金融规划师
· 信息服务开发商
· 变革管理顾问
· 企业金融律师
· 大学教授
· 科研机构研究人员
· 数学家
· 物理学家
· 经济学家
· 考古学家
· 历史学家
· 证券分析师
· 金融投资顾问
· 律师
· 法律顾问
· 财务专家
· 侦探
· 各类发明家
· 作家
· 设计师
· 音乐家
· 艺术家
· 艺术鉴赏

这令我感到些许意外!

因为三年前我的测试结果是【INFJ】:

您的性格类型是【INFJ】(内向+直觉+情感+判断)

寻求思想、关系、物质等之间的意义和联系。希望了解什么能够激励人,对人有很强的洞察力。有责任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对于怎样更好的服务大众有清晰的远景。在对于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有计划而且果断坚定。

INFJ型的人生活在思想的世界里。他们是独立的、有独创性的思想家,具有强烈的感情、坚定的原则和正直的人性。即使面对怀疑,INFJ型的人仍相信自己的看法与决定。他们对自己的评价高于其他的一切,包括流行观点 和存在的权威,这种内在的观念激发着他们的积极性。通常INFJ型的人具有本能的洞察力,能够看到事物更深层的含义。即使他人无法分享他们的热情,但灵感对于他们重要而令人信服。 INFJ型的人忠诚、坚定、富有理想 。他们珍视正直,十分坚定以至达到倔强的地步。因为他们的说服能力,以及对于什么对公共利益最有利有清楚的看法,所以 INFJ型的人会成为伟大的领导者。由于他们的贡献,他们通常会受到尊重或敬佩。因为珍视友谊 和和睦,INFJ型的人喜欢说服别人,使之相信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通过运用嘉许和赞扬,而不是争吵和威胁,他们赢得了他人的合作。他们愿意毫无保留地激励同伴,避免争吵。通常INFJ型的人是深思熟虑的决策者,他 们觉得问题使人兴奋,在行动之前他们通常要仔细地考虑。他们喜欢每次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这会造成一段时期的专心致志。满怀热情与同情心,INFJ型的人强烈地渴望为他人的幸福做贡献。他们注意其他人的情感和利 益,能够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INFJ型的人本身具有深厚复杂的性格,既敏感又热切。他们内向,很难被人了解,但是愿意同自己信任的人分享内在的自我。他们往往有一个交往深厚、持久的小规模的朋友圈,在合适的氛 围中能产生充分的个人热情和激情。

您适合的领域有:咨询、教育、科研等领域 文化、艺术、设计等

您适合的职业有:

· 特殊教育教师
· 建筑设计师
· 培训经理/培训师
· 职业指导顾问
· 心理咨询师
· 网站编辑
· 作家
· 仲裁人
· 人力资源经理
· 事业发展顾问
· 营销人员
· 企业组织发展顾问
· 职位分析人员
· 媒体特约规划师
· 编辑/艺术指导(杂志)
· 口译人员
· 社会科学工作者
· 心理诊疗师
· 大学教师(人文学科、艺术类)
·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及其它领域的研究人员
· 作家
· 诗人
· 剧作家
· 电影编剧
· 电影导演
· 画家
· 雕塑家
· 音乐家
· 艺术顾问
· 设计师

尽管【内向】和【直觉】这两项没有改变,但是后两项的变化意味着,我从原本的感性为主转变成了更加强调【理性】与【分析】。

我,变了。

然而性格只是性格,并不存在好坏与优劣的等级之分,不过这种变化着实是我事先没有意识到的。巧合的是,昨天团队讨论设计方案时,我还特意对新人们说了一段话:“你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网上问,作为设计师,没有灵感的时候怎么办!?但是,我告诉你们,设计是不能仅仅依靠灵感生存的,任何设计都是讲究方法,都是有踪迹可循的。如果你只依靠所谓的灵感来工作,你根本就没法做设计。”

其实我联想到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个哲学命题。

由于世上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事物,所以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周遭是人和事,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各种方向和程度的变化。

因此很容易联想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你会爱我一辈子么?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概念:一是时间,即一辈子,或者叫“永远”;另一个就是“你”和“我”的属性。

可是绝对静止不存在,所以时间概念在这里是没法成立的,因为在整个时间轴里,只有“不断变化”这一情况才是唯一“不变”的,所以任何某一刻的情况都不能作为问题的答案。

然而更加深入地想,就会质疑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我是谁?你是谁?

此刻的我们都不是彼刻的我们,未来的我们也不是现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变化,如果“我爱你一辈子”这个情况成立,那么这里面的“我”和“你”是谁和谁?此刻的“我”爱此刻的“你”,可是那从前的“我”和从前的“你”呢?未来的我们又不再是此刻的我们,三年后的我们和三十年后的我们也不一样。到底是谁爱谁?这样逆推的话,这就是个伪命题了。

这就有点类似《武林外传》里吕秀才说死姬无命那一段:

吕秀才:慢着,杀我可以,但得说明白了,我到底是死在谁的手里?
姬无命:废话,我呀。
吕秀才:我是谁?
姬无命:我怎么知道你是谁?
吕秀才:问题来了。
姬无命:你……什么意思?
吕秀才:这得从人和宇宙的关系开始讲起了。在你的身上长久以来,一直就有一个问题在缠绕着你。
姬无命:什么问题呀?
吕秀才:我……是谁?
姬无命:这个我已经知道了。
吕秀才:不,你不知道,你知道吗?你是谁?姬无命?不!这只是个名字,一个代号,你可以叫姬无命,我也可以叫姬无命,他们都可以,把这个代号拿掉之后呢,你又是谁?
姬无命:我不知道,我也不用知道。
吕秀才:好,好,那你再回答我另一个问题,我是谁?
姬无命:这个问题已经问过了。
吕秀才:不,刚才问的是本我,现在问的是自我。
姬无命:这有什么区别吗?
吕秀才:举个例子,当我用我这个代号来进行对话的同时,你的代号也是我,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否意味着,你就是我,而我就是你。
姬无命:这,这,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嘛?
吕秀才:那就问几个有意义的。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姬无命:够了。
吕秀才:(爬上桌子)我和宇宙有必然的联系吗?宇宙是否有尽头,时间是否有长短,过去的时间在哪里消失了,未来的时间又在何处停止,我在这一刻提出的问题,还是你刚才听到的问题吗?
姬无命:我杀了你!(抓狂中)
吕秀才:是谁杀了我!我又杀了谁!(咆哮中)
姬无命:是我杀了我!(神经错乱中)
吕秀才:回答正确,动手吧!
姬无命:(崩溃,自杀。)

既然“你”和“我”都是变量,时间轴又不能作为支撑和推动,那么,如果你问我是否爱你一辈子,那么你是否也爱我一辈子呢?我爱的“你”是不是我,你爱的“我”又是不是你自己呢?你爱的是谁,我爱的又是谁呢?这辈子甚至下辈子的约定又从何而来呢?

当然咯,哲学归哲学,平日生活里你要是那么说的话会死的很惨吧。呵呵…

其实两个人相处过程里的磨合就是一种“改变”,尽管你我都不再是当初的你我,但是在磨合的过程里,彼此的棱角渐渐圆润,这样的我们比起最当初相识时的我们,反而更合适了。常有人喜欢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来感慨,但是想深一层,如真如初见那般的我们,那是仅仅适合初见的,因为初见的状态就只适合初见,初见那一刻的我们身上还带有许多不同于长时间相处之后的我们的一些不协调的因子。所以当故事里的女主角多年以后再见到当年心动的男主角时,已不再可能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因为彼此都不再是当时的彼此;而吵吵闹闹一辈子的老夫妻,随着时间的推移,默契与爱都比当初更浓更牢固。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拼图,你给我带来光明,我努力丰富你的人生。

在风云变幻的人生长河里,努力使自己渐渐成为对方生命里的一块拼图的感情,才是真爱啊!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但可以沿着河流,一直,一直往前走。

【如果你也想尝试MBTI 职业性格测试,请点这里 !】

2 thoughts on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