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随便打开一个购物网站,就能看到一批又一批新上市的智能硬件在众筹,而谈到智能硬件的工业设计,我们似乎总是会提到一个名字:
佳简几何
这家2014年初才成立的设计公司,在深圳这样一个老手林立的地方,似乎并不算有什么特殊的优势,可就在这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3个人。随着业内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帮小鲜肉现在项目多得都得让客户排着队来,如果你还不知道这群正当红的新星们,就真是OUT出银河系了!
本期被搭讪的设计师正是佳简几何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张九州,一个成长于北方却因受达达乐队的触动来到南方的设计师。
他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设计师最大的私心,你觉得呢?
作为一个成立才一年半的新公司,能在互联网和创客圈内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你是怎么看待你们自己的?
“努力得不像实力派。”
我们不是常规的设计公司,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团队,里面住着一群有意思的设计师,大家聚在一起,做着可能会改变未来的事。
这么短的时间内从3个人发展成23个人的团队,这个过程里出现过哪些问题?你们仨好基友是怎么分工的?
从3到23,这个过程里出现的问题就是多了一个2。大部分问题都是就地解决了,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我们仨目前都会亲自操刀项目,并参与评审公司里的每一个项目的设计方向。项目之外,我负责公司品牌规划及运营,魏民负责规划公司方向,经超负责团队管理与建设。当然,大部分都是我们仨先讨论,执行再细化到个人。
从零开始打造团队,你遇到过的最令你崩溃的事情是什么?
设计买卖——和客户砍价。
其实也不算崩溃,只是极个别现象。“因为你们是小团队,所以设计费不应该那么高。”
怎么看待眼下火热的智能硬件潮?
智能硬件就是未来。
即使现在只做到了0.1,但往往就是这0.1就会改变未来的格局。
这就是智能硬件最好的时代,上到国家政策,下到媒体、资本关注,已经为智能硬件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和大环境。
大家都说智能硬件不走量,但我们的客户SENSORO就可以出货几十万,产品目前已经覆盖至全球的 48 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你们在智能硬件这一块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接下来怎么打算?
更加专注,能够更好地配合智能硬件团队,定义并打造更出色的产品。
过去的项目中,有没有哪个设计的诞生让你觉得欣喜若狂过?
每一个设计都尽量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不会以一个既定的概念去量化,先放空所有,再寻找新的出路。从一个想法,到一张草图,到初始模型,到赋予材质,再到页面呈现,每个阶段,都是让人心跳加速的过程。
为什么?能介绍一下当时的过程么?
从无到有的过程,本身就很让人兴奋。
那我们继续拿Sensoro举个栗子。当初就只是为了找到一个自然的形态,结果画了很多很多的圆,A3的大白纸铺在地上,然后筛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感觉。
把草图的线条扫描出来,然后到模型里调节线条,0.1MM的细微差别都要计较,一定要还原到初始的感受。
手板验证阶段,主要针对材质进行了多次的对比处理,达到最初所预想的效果。
实物一定要比效果图漂亮,因为他不仅要有形体美感,还有真实的触感。步步推敲,层层递进,你的每一个细微的决定,都会影响产品最终的效果。心存忐忑,又满怀期待,这过程,本身就很享受。
有为哪个项目或设计感到伤心、失望过么?
你塑造了一个天使,客户让她脸先着路。你开始后悔,甚至懊恼。
不过这种情况也开始变得可控,我们现在帮助客户寻找一些后期的资源,也会帮助客户进行后期的量产跟进。这样,一个完美的方案,才能落地成一款完美的产品。
现在有一些设计公司开始模仿你们以设计换股权的方式来跟客户合作,能不能分享一下这 种合作方式最初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利弊如何?
不能说是模仿我们,对于设计换股,我们也只是处于尝试阶段。
这种合作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共担风险,彼此缺一不可,才能促成深密的股权合作。
我们对于初次合作的团队,不会以换股权的模式进行合作。一定是双方合作过之后,彼此知根知底,再考虑合作的多种方式。
股权合作的好处是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彼此,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也就更有利于项目的紧密配合与实施。遇到的问题是设计团队短期内得不到盈利,设计团队还需要其他的项目来确保公司正常运营。
这更像一种投资,退一步讲,如果不能全身而退,就别让自己深陷其中。
对其他想采用这类方式的设计师,有什么建议?
三思而后行,要谨慎的判断利弊关系,谨防空手套白狼。
有计划的进行合作,合理的分配设计换股的比例,在股份之外,一定要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
如果当时没创业,会考虑进企业么?
当时没想太多,只是想把设计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不太了解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如果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专注把设计执行地很完善,也未尝不可。
为什么?
不想把每天的工作都当成例行公事,在设计公司可以选择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你可以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寻找到乐趣,并发现自己。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你觉得自己核心的价值在哪里?
寻找到产品的位置,处理好产品的关系。
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师,不应仅仅盯着外观谈感受,讲线条,说材质。退一步,才能看清产品的本质,寻找到合适的位置。
从品牌的角度看待一款产品,从市场的角度解读定义,从消费者的角度发现问题,汇总一切,以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联合创始人,你觉得自己与之前相比最大的变化和进步在哪里?
协调能力。
不只是做设计,而是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包括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
给下一位设计师提个问题吧。
推荐一张最珍爱的音乐专辑或者一部电影,然后讲讲你们之间的故事~
本文也发布于微信订阅号『SUiTHiNK』及知乎专栏。
订阅号ID:suithinks | 与你从设计、人文聊到天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