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整理 | Axel Thallemer 深圳分享会

WechatIMG67

上周(5月10日)的疯人院活动,是邀请到了 Axel Thallemer 教授来讲《 来自自然的设计灵感》,活动地点是不二人文空间。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老师也参与了当晚的分享会。

Axel Thallemer 教授是知名的仿生设计专家、德国设计协会奠基人之一、英国皇家学会终身院士、德国红点奖评委,出过七本大部头的书,是现任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学院院长,曾任奥地利国 LINZ 立林兹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640

他说“设计并不是简单的造物,它是一套哲学、科学理论,通过心与智的结合而形成的非言语的语言系统。”他相信自然界蕴含无穷智慧,可以激发设计灵感,他追崇糅合自然和科学去理解设计。

他不是只理论不设计的那种。早在上世纪的1988年,他在德国Lothar Böhm Design开始做工业设计,1990年任职于德国斯图加特保时捷设计,1994年在德国 Festo费斯托并担任设计总监(对,就是那家很牛的做各种电动、机械部件的公司),2004 年成立了自己的AIRENA设计公司,提供创新设计和设计工程咨询。

640-2

他对机器人和机械设计着迷,在设计仿生学,可以说是目前全球这方面的一哥。

640-3640-4640-6

他的 “流体肌肉”的仿生设计和一系列创新工业设计解决方案,在全球10 家博物馆进行展出,并被作为永久收藏。

他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同时取得建筑学、哲学、自然科学三个不同领域学科硕士学位的老师,他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这样综合的学科背景下,在实践中提出和论证的。

640-5

由于教授所分享的内容含有他目前的研究项目,涉及部分商业机密,所以现场 PPT 的照片就不多分享了,并且有半数是展示机构运动的动图,照片也无法完整呈现其内容。

nor

以下是当时记下的笔记和拓展联想:

向自然界学习,并不是复制自然界中的某些具体的形态到产品中去,而是从动物的活动中观察它们的活动结构及其规律,通过学习其中的规律和原理,来根据具体的情况实际应用。对于艺术家而言,设计师更像是科学家和工程师,是以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和工作;但对于工程师们来说,设计师又像是艺术家,研究、学习这些原理只是过程和手段,为人服务才是目的。

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来辅助生成运动模型,可以更高效地研究,但运动模型的最优化结果并不是无穷多的。例如“抓取”这个动作,成千上万个模型的推演研究显示,本质上只有三种抓取结构。在客观规律的面前,我们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去做造型,那样会出问题,在效率上、在安全性上、在能效上,都不允许。

在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国家,他们的制造业在日渐萎缩,而工业设计也因此受到影响,不论是制造业的产业状况还是工业设计的水平,都在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萎缩。恰恰相反的是,中国此时正处于上升期。制造业上升的同时也给设计带来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飞机、高铁的设计和制造,都体现出了整体制造业水平的高速发展,这是很值得认真关注的。

然而中国的设计发展轨迹不应该延续欧美的老套路,不应该像那些国家过去的发展那样,最终只留下一堆公司的名字和产品的造型。中国的设计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不需要刻意学任何人。

关于美国工业设计的没落,童慧明老师做了一些补充。

美国工业设计的补充来自其制造业的没落。制造成本的升迁导致生产的移出,进而引发技术的出走和设计的外迁。精益制造的中心正在向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转移。中美的制造成本在2014年的时候,是96:100,在2016年,就达到了持平的状态,分析家认为,在2018年,中国的制造成本将会超过美国,达到102:100的状态。其中的关键部分包括了生产制造的质量的提升。中国制造不再是低廉劣质的代名词。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耐克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工厂订单份额比例从过去的四六开变成了现在的二八开,然而耐克售价超过1500的鞋子的产线全部都在中国,划给东南亚的是那些低廉的产品。

恰恰是这种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阶段,工业设计的作用就更为关键。

Axel Thallemer 教授对此做了一个补充,说把今天的慕尼黑和广州做对比的话,自主设计品牌的水平已经相当接近,消费能力也持续在升级,反观欧洲,是停滞的。

人工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自动化和机械化是必须的。这是新的机会。

Axel Thallemer 教授在回答一个现场提问时给出三个建议:

  1. 设计师在作为乙方面对客户时,不要去给产品做定义,客户才是面向市场的,他们来做定义是对的,不必为此苦恼;
  2. 但是客户不能预判未来,而设计师可以在设计趋势上提供专业的引导;
  3. 设计师在项目中,不要试图主导客户对未来的规划,这是客户的事情,而设计师所应该主导的是具体的产品的创新。

现场有人问到能否举例说明仿生设计的具体案例时,提到汤姆克鲁斯爬迪拜塔的那双壁虎手套,Axel Thallemer 教授表示,仿生设计的具体应用并不像这样一对一的关系,用壁虎脚底细钩的原理做壁虎手套这是非常极端的例子,实际的设计案例往往是一个原理对应多种很可能完全不相同的应用场景,产生完全不一样的产品和形态。关键的关键在于,找到那个最基础的原理和机构,也就是设计的原型。

而有人问到,计算机模拟是否可以找到比自然更高效的方法时,Axel Thallemer 教授明确表示,是可以的。自然界中的优秀设计是经过了亿万年进化得出的,而借助计算机,我们可以以远远高于自然进化的速度寻找到新的更优秀的机构。

然而这样的工作需要跨专业的合作与应用,需要设计师有对自然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学习,也需要背景更为复杂的团队协同合作。实际上早年的工业设计就是由那时候的建筑设计师来完成的,建筑设计的细分遍及很多领域,每个部分都延伸出了新的学科。工业设计师现在也需要面临越来越多背景复杂的项目,学科的穿插和知识的贯通在未来的工作里会越来越多。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q4 preset

...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