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向上

在阴雨绵绵中度过了今年的春节,难得两个晴天,会了会老友们。

华卿和阿琪是每年回去都会碰头的,不过明年的春节就会少一个人咯。

阿琪要定居中山了。

我常觉得,不管我离开韶钢多久,只要一回来,就会有种道不清的安全感。

尽管这里的冬天很冷,哪怕寒气是从脚底板侵入骨髓,我还是觉得这里最温暖。

韶钢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事物,特别有家的感觉。

我就从是这钢厂酸灰的空气里嗅到了云层之上的味道。

芳芳也是每年回去必定碰头的老友,她是我那些年的“沈佳宜”。

前段时间看到个银行的广告:【点击这里】

给《那些年》做了个平行时空的happyending,拍得挺好的。

其实那些年的小屁孩们懂个屁,但是这样一份友谊确实是非常美好的。

我们俩还真是奇人,上了大学以后,每次见面聊的话题都紧紧围绕着各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政治话题、教育问题,等等,用她的话说,咱俩简直就是知青。我补一句,就差下乡劳改了。

物理班的聚会自然不能少,虽然很多人在当年都不算什么好朋友,有些人甚至都没说过话,但是现在聚在一起,却又难得地亲切和熟悉。大家的变化都不大,说话的神情语气还和高中时一样,连穿的衣服都是原来的风格,变化最大的估计是我了。大学后每年回去我都要被众人议论一番,开场白往往都是“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之后,我不受欢迎和受欢迎的原因居然都是同一个:和别人不一样。

我原本想用“与众不同”这个词的,但是这样写起来太装逼了。

小时候我就是那个站门口记名字的值班红袖套,就是在课堂上大喊“不要吵”的纪律委员,当过数学和物理课代表,说话总是正正经经一板一眼的“典型好学生”,勉强算个老师面前的红人。这样的小孩,最遭人恨了。

其实我没有变过,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尽管我胆子小,在中学阶段一直“乖乖的”,但那还不是因为只有“乖”才能换来安全,只有一直安全地到达大学,才能开心地学我喜欢的专业,做我喜欢的事情。现在看来,我选择做设计师,才不是什么高考时的一时脑热。最牛逼的证据就是我六年级毕业时的同学录上,在理想那一栏里,我赫然写着“设计师”。不过我很失败的是,在这12年里,并没有做多少会被看做是天才的事情,就像Jobs那样,大概如果我那样的话,会被学校直接劝退吧?

在同学们眼里,作为设计师的我,就是一个与他们不一样的人。

不管别人是否欣赏你,当他们感觉到你和他们不一样时,就会引起讨论。哪怕我长长的头发扎着辫子,哪怕我老腮胡一大把,也没人觉得我是个神经病,因为他们会觉得“你是艺术家,这样很正常”,换过来说,一个普通的炼钢工人这样,就有被判作“离经叛道”的危险。

后来我对叶子说,你想要别人对你使用双重标准,不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约束,你就得告诉别人,你和他们不一样。我时刻对自己说“我是一名设计师”,不仅仅是用这个标准约束和鞭策自己,同时不停地向朋友们传送这个观念,久而久之,我也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正当理由。

我不要和别人活得一样。

基因的阴谋就是制造海量个体繁衍用于进化。

进化一定需要突变。

复制别人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告别了韶关,我又回到了深圳这个十几平的小房间里。虽然地方小,但是收拾起来还是很费事的,三只猫咪把家里弄得像战场一样,一边收拾我就一边笑,对我而言,这座城市就是战场。小小的港湾里有淘气包们陪着我,生机比什么都重要。

今年过年没拍几张相片,唯一看得过去的就只有这张在东区车站拍的厂区宿舍了。咋看之下,画面好像歪了,其实,这是一个斜坡。远处那个不是什么耀眼的星星,而是即将开放的烟花火光。我在这里和老朋友见面,也准备着走向坡顶。

9 thoughts on “斜坡向上

  1. 很多人喜欢回忆自己的中学和小学时代,觉得那个很简单很快乐,可是我却偏偏不赶这一股怀旧风,还是大学时代自由学习的感觉好一些。

    我从小也是乖孩子,因为我也想安全地来到大学,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小刚原来你是纪律委员和课代表啊~~好凶啊~~~

  2. “我不要和别人活得一样”,好样的。
    我也和别人活得很不一样,我觉得不后悔,一分钟也没有后悔过,我觉得很值得。因为,同样的生命时间里我见识了很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也经历了很多别人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我节约了生命,等于过了两辈子。

...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