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个月的2011深港双城双年展(点击这里了解本届双年展详情)今晚落下帷幕了,我有幸能到现场观摩,虽然闭幕式无非就是各种致辞和颁发各种奖项,但是期间的表演绝对是超精彩的!
序幕表演是小河和大忘杠乐队,我签到的时候正好是《喜马拉雅谷地的歌和短剧》。声音层次之丰富和饱满,那种现场的震撼,简直太屌了!原始的基本声音组合所呈现出的辽阔的高山画面,冲击力巨大。
中段是陶身体剧场的舞台表演《接触》。
这个演出绝对让人惊叹得毛骨悚然。
舞者可以从巨屏中看见自己的背影,在舞蹈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自我与自我的对话。
地上的舞毯不是一般的舞毯,而是由2000个压扁后的矿泉水瓶缝合做成的。
舞者在上面的每个动作,都会和舞毯发生对话,舞毯本身的质感和塑料瓶在动作中发出的声响都给人极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另外一个极有趣的是舞蹈的配乐,有一段“音乐”完全是由笑声、咳嗽声和弹舌声等最基础的身体声音编排而成的,和表演者的每一个肢体动作都是配合呼应的,就好像根本不需要语言,光是看,你就能理解对方。
下面这张不小心没对上焦,没办法,LX3拍舞台就是无能,软肋。
但是这个画面的动作张力特别打动我,我特别喜欢。
整个表演的过程,演员和演员的身体始终保持接触,不管怎么运动,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或者分开的时候,就像一团软体生物般紧紧贴着地面,又同时呈现出一个舒展的姿态。我很喜欢这个表演呈现出的感觉,和双城双年展的主题非常契合。
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人与人,这些关系密不可分的部分在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在分分合合地磨合过程里,慢慢地变得更加紧密。在古典主义盛行的年代,建筑师们将建筑与大地的分裂变得剧烈化,切断客观与主观的联系,在康德为代表的哲学家和追随他的建筑师的实践下,柯布西耶和密斯那套“媒体表现式的建筑”不再是人们的宠儿,更加“亲民”和更加“自然”的建筑实验不断出现,不断尝试。
今晚舞台侧面的投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并不是这四个字有多好看,多么有深意,或者说投影技术有多屌,而是这个投影所在的建筑本身的建筑表皮。
在实体墙面之外,有一个网状的“表皮”,文字投射在墙面上时,在前后两面墙同时落下影像,本来是“虚”的网状外墙呈现出“实”的文字,而内部“实”的水泥墙面显示的是“虚”的文字。这个呈现出的视觉效果确实有味儿。
结束啦,期待两年之后咯!
》叻沙有意思
還沒吃過呢?會很辣嘛?
我個人覺得還可以,不會太辣。
赞赞
打在墙上那些虚虚实实的字虽然特别,但我看久了有点头晕呢~
赞赞
哈哈 不至于 没那么夸张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