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设计、宗教这些生命体的邮件讨论

这是前段时间我在Gmail邮件列表里和一个朋友的一段讨论,回头看觉得这次讨论真的很有趣,互相都给出了非常有意思的观点。经过他同意,我节选了这段对话放上来和大家分享。对于技术、设计、宗教这一类事物,我和他用什么视角去看待?对于生命体的界定,或者说,如何看待更宽泛意义上的生命?这次讨论中提出的一些观点,相信都是值得保存下来深入探讨的。

===================================================邮件对话开始…

注:打“>”号的段落为上一封邮件的片段,我们通常会针对某段话回复。

 

Subject: 关于技术、设计、宗教这些生命体(was:云计算与我们的未来)
————————

From: Su
To: X

> 也说个题外话,之前我有一个朋友说过,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看不见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以人的生命为食物的。每当这个国家里因为灾难出现大量的人死亡的时候,这个生命体就会变得特别容光焕发,整个国家的凝聚力、战斗力一下子增强很多。死的人越多,这个生命体越有活力。这是一件多么可怕而邪恶的事情啊!

你朋友说的更像是个比喻,而我其实真的是把“ 技术 ”当做一类“ 生命形式 ”来理解的,同样的,“ 设计 ”甚至“ 宗教”这一类人类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人类以为是自己创造的文化)实质上也是将人类作为宿主而存在的一种“生命形式 ”。这些“生命体 ”有着各自的体系和进化系统,它们制造各种历史事件(人类的,以及人类以外的)以推动自身的发展和进化,它们不会在将来控制人类,而是它们始终操控着整个世界的一切,从宇宙的诞生到传统意义上生命体的出现和进化,到未来的走势,都是它们在控制或者说是引导。它们不是某种科学理论,可以说那些理论只是在试图理解和描绘出它们。

我觉得中国古代哲学当中“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 ”中的“ 象、音、智”就是对这类生命体的最早的观测,尽管我们无法看见它们,但是它们的存在是难以回避的。例如许多科学手段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作为人类中心论来看,是不科学的,但把人类放到上文提到的大语境内理解,我们只是这些“象、音、智 ”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小部分的话,那么它们一定还创造了别的高于我们的智慧生命,也许不一定比我们高,但一定是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无法理解的事物。或者可以那么理解,创造我们的“象、音、智 ”和创造他们的“ 象、音、智 ”是整个“ 象、音、智 ”的两个不同支系,所以我们暂时无法自由交流,而当我们的“ 象、音、智”引导我们获得了更高等的技术之后,这两种体系才能构建起新的联系。

这么说看起来有点怪力乱神,但是我们都知道整个宇宙中我们能观测到的仅仅是4%的可见物质,另外96%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全然不知,类似于可见光和波的关系,主导着可见部分的真相一定藏在不可见的那广大部分中。只是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见理解“暗处 ”真相的那一天。

———-
From: X
To: Su

> […]
> 你朋友说的更像是个比喻,而我其实真的是把“ 技术 ”当做一类“ 生命形式 ”来理解的,同样的,“ 设计 ”甚至“ 宗教 ”这一类人类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人类以为是自己创造的文化)实质上也是将人类作为宿主而存在的一种“生命形式 ”。这些“ 生命体 ”有着各自的体系和进化系统,它们制造各种历史事件(人类的,以及人类以外的)以推动自身的发展和进化,它们不会在将来控制人类,而是它们始终操控着整个世界的一切,从宇宙的诞生到传统意义上生命体的出现和进化,到未来的走势,都是它们在控制或者说是引导。它们不是某种科学理论,可以说那些理论只是在试图理解和描绘出它们。

不完全是比喻,我个人曾经提出过 meta-life 的概念 (私下提出的,从没在任何地方提起过),我是相信存在 meta-life的,就是由大量的生命体组成的,一个更大的生命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拥有生命的特征。

其实,从微观上看,人本身已经是一个由大量生命体组成的整体了。人身上的每个细胞,如果条件适宜的话,离开了人仍然是可以独立存活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独立的应激反映,也懂得趋利避害,也有自己的生老病死,说不定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另外,除了人体细胞外,共生在人体内部的大量的菌群和人体其实也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我们在提到某某人的时候,那些菌群其实也是组成这个人的一部分,不可以独立在外的。既然微观世界大量的独立生命能够组成一个宏观上的“人”,那无数的“人”组合在一起,是不是也能构成一个更大的生命体呢?我认为是可能的,这就是我提出的meta-life。

其实自然界里已经有类似的 meta-life的例子了,譬如蜂群,我一直坚持认为,单个的蜜蜂只能被看作这个生命体里的细胞,只有整个蜂群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单个的蜜蜂,就像离开了人体的细胞,虽然有应激反映,但这些反映都太低等,无法构成太高的智能,只有组合在一起组成“人”,才能进行复杂的“思考”这样的动作。同样地,蜂群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来的智商,绝非任何一个单个的蜜蜂可以比拟的,它显然是以一个整体来进行思考,以一个整体来具备“意识”的。也就是因为蜂群是一个整体,所以单个的蜜蜂在遇到危险牺牲自己的时候,完全不会有任何的犹豫,你有见过哪个人心疼自己的单个细胞的么?

因此,我对 meta-life的定义是,大量的独立生命体组合在一起,彼此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具备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最关键的一点是,能够思考,具有意识。一家公司是具备这样的特征的:公司里人员流动性再大,仍然会具备某种相对比较稳定的特性,即使所有的员工都已经换了,公司仍然会保留很多不变的东西,有人把这个叫做“企业文化”,但我个人认为,那是因为企业具备了自己的意识,它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会思考的。

企业既然是一个生命体,那就会具备生命体的很多共性,最大的一个共性就是生老病死——一个新生的企业就像一个新生儿一样,生长速度极快但很脆弱,容易夭折,思维方式幼稚但可塑性极强,拥有极强学习能力;一个成熟企业就像一个中年人,成熟稳健,能力强,但很多细节已经开始时不时出点小问题,时不时闹点“大企业官僚病”;而一家暮年的企业,全方面走下坡路,即使有大批牛人加盟,也绝无回天之力,这些都是和真实的生命体完全一样的特征。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我对于生命体的定义比较狭义,老苏提出的科技、文化、语言……我是不把它们看作生命体的,因为我无法从这些东西上感觉到生命的特征——有独立意识,会思考。我很想听听老苏对于生命体的看法,对生命的大概定义,以及如何根据定义判断这些东西“具有生命”。这个讨论一定非常有意思,很期待!

至于宗教,我不认为宗教是人创造的,创造宗教的是“灵” (Ghost or Spirit)。我不知道什么是灵,但我相信灵的存在。宗教的特征非常明显,诞生的条件又极其苛刻,我很难想象人能够同时满足如此多的苛刻条件把这样一个东西造出来。离我们最近的新诞生的宗教叫“文化大革命”——是的,我一直认为文革不是简单的动乱或政治运动,文革完完全全就是宗教。很多亲身经历过文革的人,之后都完全无法理解自己当时如何会参与到那样“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会觉得傻透了”的行为里面去,这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方面都是非常难以解释的。

> […]

———-
From: Su
To: X

你说的我非常同意!对于具象的事物是可以这样理解的,但我私底下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说法:集体无意识,个体才有意识。因为我认为“ 意识”是属于个体的独立行为,而蜂群、企业这类群像集合的生命形式所拥有的那种“ 意识 ”是属于自然法则运行下的产物,而不是它们自己产生的行为。

我从来不给事物下定义的,因为我认为定义只会桎梏我的思考方式,我更倾向于不断地完善甚至修改,这也是我对“ 生命体 ”最重要的判断方式:

进化性

按照我的标准来看待世界的话,生命体的范围会被我刻意地放大到许多领域。举个例子,就拿科技来说,我们最常听到的话大概是类似于“某个新科技成果被发明/发现了 ”这样的,但其实这里有个不准确的地方,那就是这些“ 新发明”并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而是原本就存在,只是人类如今才发现并尝试运用。我们发现了许多东西,但真的说运用得相当好的几样呢?看看我们各行各业的技术软肋就知道,软肋的存在往往就是对技术的无法彻底的掌控。为什么呢?

因为人类无法彻底控制“ 技术 ”,因为“ 技术 ”是高于具象生命的生命形式,是属于无形的生命,低级生命是无法控制高级生命的。

这样说还是不清晰的,我再继续说。我问个问题,假如瓦特没有发明蒸汽机,人类的文明会停滞多久?假如发电技术没有出现,人类什么时候能进入现代化?假如无线电技术没研究出来,我们现在的社会格局会是怎样?

其实是不会有变化的。
因为蒸汽机并不需要瓦特发明,当人类文明进程走到那一刻时,在当时的条件下就会酝酿出蒸汽机,如果瓦特没有捣鼓出来,在同一时期一定会有另一个人捣鼓出来。我们其实可以找到很多史料的争论,关于某个发明是谁最先发明的。同样,发电机和无线电都是“ 科技 ”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长出的新的枝叶,它们不会因为有没有这个人而存不存在,到了那个时间点,条件符合了,它们就会生长出来。

更厉害不仅仅是自我生长,而是我始终想要强调的“ 进化 ”。

还是举科技为例,我们取某个时间点作为原点来看的话,一项技术就是一个原型,而这个原型一旦出现就会开始在人类这块培养皿上尝试增殖,每次增殖都会产生新的变体,因为宿主的情况每个都不相同(人类个体具有的独立意识),例如每个设计师都会对设计、对器物、对系统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些理念是相通的,这就类似于“标准 ”。有了原型作为原发的标准之后,以人类为培养皿开始的变异就会迅速展开,在人类社会里不断的变异、筛选、淘汰、再变异、再筛选,在若干次的“优胜劣汰 ”下在某个时间点就会诞生一次“ 革命 ”,产生年代节点。

这个过程就是无形生命体最重要的生命活动。
它们不具有具象生命意义上的“ 意识 ”,但是它们具有在自然法则(物理?化学?不是,还有更高级别的法则在运作,我认为终极的唯一法则并不存在,而是一个法则群)下自我繁殖、变异和进化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这些进程不是人类促进的。相反,人类的历史是在这些(科技、文化等)生命体的生命历程中产生的。当然这并不是单方向的,无形生命体和具象生命的作用是互相的,就像藤缠树,两者是一起生长的。

好比“ 椅子 ”这种生物,原型大概就是一个树桩,或者一个土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可以给人类提供“ 坐 ”这个姿势的形状,它甚至不需要是个器物。当人们希望可以搬动它时,就产生了椅子的原型物件,接下来,人们会有各种要求,对材质、对舒适度、对情感,然后演变出许多许多的椅子。但是我们要留意到,椅子并不是某个人发明的,它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地方同时出现,你能说它们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么?不行。以人类的传播速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本身就存在于空间中,是人类这种“ 酶 ”的出现,使得它们有了生长繁殖的机会。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如今有那么多椅子,却仍然不断有新的椅子诞生,因为它的繁殖历程不会被无意识的人群集体所阻断;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像深泽直人这样的设计师,试图找回器物的原型,从原型重新发生,让器物从原型开始长出另一条路。

如果借“ 椅子 ”的眼睛来看上面这段话呢?这些变化、衍生以及源头再生是什么行为?这些动作是没有“ 意识 ”的,正是“ 椅子”在自然法则的引导下通过疯狂增殖和优胜劣汰来进化出更多的形式,如同一个门下不同的类、纲、目。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就好像一条大河,它向前奔流的目的是什么?它没有目的,它这么做是因为地势起伏,而不是它想怎样。同样,具象也好抽象也好,不同的生命形式都是在我们所认识到的物理化学数学之上的那些法则群所形成的地势条件下成为了大河涌动的一部分。

这样理解的话,宗教也就和科技、文化一样了。
只要人类能够作为培养皿提供某种适合的生存环境,这些生命就会主动进入:器物占据我们的物理空间,文化、宗教在我们的精神空间生存,甚至有些器物遇到了适合的宿主还能进入宿主的精神空间里。

我们找不到什么生命是停止进化的,即使是数万年只往前走了一小步的生物它也是在随着周遭的变化在配合着改变,永远不会有变化的是,不论具象还是抽象,这些生命体的变化和进化是会一直进行下去的。

———-
From: X
To: Su

> 你说的我非常同意!对于具象的事物是可以这样理解的,但我私底下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说法:集体无意识,个体才有意识。因为我认为“ 意识 ”是属于个体的独立行为,而蜂群、企业这类群像集合的生命形式所拥有的那种“ 意识 ”是属于自然法则运行下的产物,而不是它们自己产生的行为。

“集体无意识”在心理学界是个很著名的论断,不过我个人倾向于认为,“群体”和“集体”并不是一回事,就好像来自不同的蜂群里的蜂,放在一起的时候,并不能看作是一个整体。集体无意识,但是群体,是可以有意识的。

企业、蜂群这样的集合,成员之间有着非常严密的联系,最终会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式,这个思维,和每个个体都相关,但却又独立于任何一个个体之外,我一直觉得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 […]
>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就好像一条大河,它向前奔流的目的是什么?它没有目的,它这么做是因为地势起伏,而不是它想怎样。同样,具象也好抽象也好,不同的生命形式都是在我们所认识到的物理化学数学之上的那些法则群所形成的地势条件下成为了大河涌动的一部分。

非常精彩的论述!我在另外一封邮件里也根据老苏的论述,举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不是刻意而为的,而是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这么个东西。等到发展了很久之后回过头看,发现有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人类已经无力去改变它了,只能就这么走下去。这很无奈,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置身事外来看这样的过程,其实也是挺有喜感的,不是么?

 

===================================================邮件对话结束。

最近我在想这类问题时觉得“ 进化 ”这个词也许不太准确。

因为“ 进化 ”的意思中就默认了后者比前者更优,新出现的一定比前辈更出色、更完善,显然这是不准确的说法。一个事物在大量繁殖的过程当中所变化出来的不同个体在横向上是不应该有优劣的划分的,它们只是不同的形式;在纵向上看,后来者(个体属性)会出现优胜于前辈的个体,但不等于后者(群体属性)必然比前者完善和优秀。我们可以把时间维度继续拉长,直到可以明显划分出后进之秀和前朝遗孀的区别,但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为单位来观察,而一般人是非常难察觉到这个尺度的。

或许把这里的“ 进化 ”改称为“ 衍化 ”会更合理,因为衍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事物(动物、植物、无形生命体等)我们不能简单的用“ 新”和“ 旧 ”来界定谁更优秀,往往后来者在某方面优于前者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缺陷,例如易拉罐拉环的衍化(相关链接)就是个例子。同时“衍化 ”的说法给予同一类事物在衍化过程中衍生出的不同个体平等的身份,这样有利于更加客观地观察衍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这个话题我还会继续观察和思考。

1 thought on “关于技术、设计、宗教这些生命体的邮件讨论

  1. Pingback: 关于“电货币”和“神经网络”的邮件讨论记录 | SUiTHiNK's

...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