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s:创客》与新工业革命

maker

近一年来经常有人问我:你知道3D打印么?

仿佛就在一瞬间,不论什么职业的人见到我就会开始大谈3D打印即将颠覆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之前参加TED的深圳沙龙时,也有一名外国创业者向大家介绍3D Printing所能为我们勾画的神奇未来。那些甚至都不是未来,就在此时此刻,你就能非常轻易地在网上买到一些民用级别的3D打印机:#001#002#003

这个近两年被热烈讨论的3D打印技术,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引发新工业革命的信号呢?试想一下,当你需要一把新椅子的时候,不必去商场的家具区里选择制造商向你推荐的款式,而是坐在家里点击鼠标,一把崭新的椅子就被打印出来了;你甚至可以自己在家里用3D软件设计一些独特的玩具,打印出来作为你孩子的生日礼物。这似乎难以想象,但确实已经在进行中。

事实上,2009年做毕业设计时,我的模型就是用3D打印机辅助制作的。当时全校的学生中只有我会操作那台3D打印机,所以同班许多同学毕业设计的一些零部件也都是我帮他们打印出来的。我学校那台机器是比较早期的低端型号,打印精度比较低,但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原型需求,尽管外表效果与实际产品还有很大的距离,但用于原型验证和作为模型基底已经非常足够了。如果你对3D打印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这些企业和产品

3D printing

现在已经是2013年了,3D打印的技术已经能够满足诸如枪支自造、航天航空关键零部件等高端需求,甚至用于生物项目,仅从制造能力上来看,3D打印机不再只是制作模型和玩具的奇怪机器,但如果仅是这样,是不足以支撑人们所期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暂不说3D打印技术不可能取代传统制造业中的各种复杂技术,即使乐观地看待打印技术的升级,它仍然不能形成足够的推力。

3D打印确实降低了制作门槛,但自身无法形成市场生态环境。

该书的作者Chris Anderson是《连线》杂志的主编,著名的《长尾理论》就是他的前作。在这本书中,长尾理论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实物长尾。

从过去大型印刷厂到如今的桌面打印机,出版业被释放到每一个人的手中;同样,3D打印技术的发展,把制造业也搬到了桌面上。这些释放到个体手中的制造力,会激发许多人的创造欲,这些创造欲会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小作坊、工作室、社区和团体,一些人甚至创业开公司想要大干一场。当你充满激情地在家里制造了各种有趣的产品时,除非你是那种孤芳自赏的类型,那么如何与别人分享以及进一步的流通和传播就会成为一个难题。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我们现在可以在网上购买3D打印机,然而更为常见的是网购一些日用品、服装和电器等,但这一切在十年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仍然十分陌生。显而易见,互联网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是多么重要。(通过互联网购买3D打印机,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生产资料和制造能力逐步聚拢,企业间的竞争渐渐形成多方寡头并存瓜分市场的局面;然而在互联网日趋成熟的同时,原子的世界逐渐和比特的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制造力出现了大幅向个人扩散的可能,在寡头们瓜分的同时,更多的空间渐渐显露了出来。

十年前,研发一款新产品的周期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然而今天你可以将3D设计图档(比特)上传到互联网(书中提到了shapewaysponoko这两个网站),东莞或者顺德的某个工厂就会将你的构思变成实物(原子),假如你自己有一台3D打印机,这个周期还能再缩短,即使坐在这里的只有你一个人,也能在家里运用互联网和其他人共同讨论,花几个月时间推出一款新产品。当然,我们并不会直接与巨头们正面争夺,在一些巨头们无暇关注或不感兴趣的地方,依然存在大量的新机遇(例如Tesla Motors和Local Motors的Rally Fighter)。那就是长尾。

EMOTIV Insight

EMOTIV Insight:一款能用大脑控制其他电子产品的头戴式设备(点击查看详情)

你的设计可以被社区内的其他创客拿去修改,或衍生出其他创意,你也可以为别人的创意提出实用的意见;如果你发现对方的创意正是你期待的,就可以向对方预定,并提出许多建议。各种创新的种子在由获得制造力的个体与紧密联系的互联网构成的社区里发酵,以比往常低许多倍的成本生成各式各样优秀的设计。互联网中的开源创新社区把潜在的供给(该领域内尚未使用的才能)与潜在需求(尚未以平常方式经济生产的产品)连接了起来。

你甚至可以通过网络以众投(即Crowdfunding,书中提到了kickstarter这个网站)的形式获得帮助,在研发初期就获得产品目标人群甚至VC的支援,不仅能够顺利深入研发,还能在初期就能预估这个创意的市场规模,并根据人们的反应及时作出调整,例如上图中的EMOTIV Insight和这款随着ipod nano一同出现的腕带;如果这个创意没人买单,你就可以尽早放弃,避免损失;即使这个创意不受欢迎,也有可能在讨论中产生有价值的新点子。

伴随着长尾效应,新的生产关系将终结行业寡头们的垄断。

对于设计师而言,随着创客运动而日趋扁平化的生产关系将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处于高地的行业龙头与周边厂商、创客们、消费人群之间的联系也有可能因此获得加强。

尤其是工业设计师。我们的世界目前正经历着从“实体(原子)”向“虚拟(比特)”的迁徙,在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日益紧密的过程当中,许多人渐渐忽视了承载着虚拟世界的实体世界。一档名为《非你莫属》的职场节目当中,曾经有一个自称工业设计博士的人称实体经济已经走向末路,所以决定投身到互联网产业当中。我是非常反对这个观点的。我承认互联网及互联网产品对我们的生活日益深入的参与,可我们首先是生存在一个实体的世界中的。互联网及互联网产品发展到今天的样子,如果想要再进一步,就必须回到实体的世界中来。

举个例子,如果我要开发一款APP,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手机实时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项参数,并且这些数据会经网络实时反映给你的私人医生,他可以随时知道你的身体状况并及时给出建议,甚至能提前预警让你避免病症发作。显而易见,只有代码是做不到的,能够获得第一手数据的相配套的感应装置是不可或缺的。这正是fitbit正在做的事情。

同样将软件、互联网(比特)引入到制造业(原子)的还有Tesla的纯电力汽车,由于从原理到发展模式都和传统汽车行业不同,即使是正在大力发展混合动力的BMW也为此大为害怕。

强大的运算能力需要同样强大的物的承载,才能体现出完整的价值;强大的实体也需要借助强大的虚拟世界作为纽带,将人与人、人与物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是正在悄悄降临的物联网时代。

一旦你设定好第二天的菜谱,买菜这件事就与你无关了,因为你的智能冰箱会向云端服务器下单,配送系统会将当天最新鲜的菜品送到你的冰箱里;即使你每天晚上十一点才下班,也不必担心回到家还需要扛着疲惫等水烧热才能洗澡,因为当你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你的手机就已经通知你的热水器将水烧好等你进门;或许你不再需要购买新的汽车,只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下载需要的模块、刷新一下程序,就能得到一台定制的私家车。

制造业正在迎接新的时代,即使不是设计师,也会为这样的时代降临感到兴奋。

...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