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我和夫人从《星际穿越》中回到地球后,就到旁边的茂业百货逛逛街散散步。在高楼层的一个角落里,我远远地从一堆茶壶里发现了一只特别茶壶,对于一个高度近视眼来说,发现远处的一只茶壶是很不容易的。于是我立刻走上前去,看看这个特别的小家伙。
它果然很特别,轻盈的瓷制几何壶身里藏了一个网孔极细精密的过滤兜,木质壶盖边缘的硅胶气密性很好,加上把手对壶盖有咬合关系,倾倒角度再大也不会脱落,把手的握感以及提起来后重心的位置也很符合我一直以来对茶壶的期待。我想这一定是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就拍下了贴在它身上的商品标签,打算找时间上网查一下。
今天上午没什么工作,忽然想起这件事,就立刻在网上搜了搜。
它是意大利Memphis设计集团George Sowden的作品,也是其同名设计品牌SOWDEN的代表作。我当时遇到的那一款属于Sowden SofrBrew Coffee中的JAKOB系列,壶身采用的是上釉烧制的新骨瓷,而内胆上的过滤孔则运用了光蚀刻的工艺完成。
新骨瓷(new bone)和我们平时说的骨瓷(bone china)不同,它不是骨瓷的新品种,实际上是一种白瓷,通过在瓷坯中添加矿化剂与骨粉类似成分的氧化钙,使之成为一种类似骨瓷的新材料。据说质量要优于骨瓷,生产成本也比骨瓷低。对于咖啡壶、茶壶这类容积较大的日用容器,采用这类轻型材料的优势很明显,但这种对新材料的尝试和运用在国内仍然比较罕见。
查到是光蚀刻(Photo-Etching)时我是有点惊讶的,因为起初我以为是激光雕刻或类似的直接加工手段。大前天去手板厂看到类似的网孔零件时还特意问了一下制造精度的问题,当时隐隐觉得激光应该雕不到那么细密平整,今天再看了下搜到的图回忆一下那天见到的实物,果然不是激光雕出来的效果。整个表面光洁顺滑,密集的孔阵使不锈钢看起来像是半透明的,摸上去也感觉不到孔,激光雕的孔边缘达不到这种效果。
我当时在茂业看到的就是这一款的黑色版,在eBay上这只壶卖¥600~¥800,那天在茂业看到的标价是五折后¥500+,有点吓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价格和价位差也反映出这个设计确实传递出了相当高的可感知的价值感正如我之前在《不真实的价值》中所说,高价值的东西是能够被感知的,因为它们呈现出的表象如此与众不同,但实际的价值是很容易在信息不对称的传播过程里,被误解或扭曲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及其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而然且难以避免的,但这并不等同于欺骗,作为设计师应该看到这把剑的另一面。
这只壶是在国内生产的,根据查到的技术工艺,可能是潮州、汕头或江浙一代的工厂。国内很少见这样的产品,大概是厂商对成本和市场的考虑不同,对设计的选择也就呈现了不同的判断。
*也发布在知乎专栏[ SUiTH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