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篱笆墙

四月初我在Amazon买了一本基础款的白色kindle,这两个半月上下班的路上基本都在地铁的人群中阅读。虽然阅读量并不算大,但至少满足了我购买的初衷:在零碎的时间里阅读。巧合的是最近读的书都互相有点关联,因此选出三本作为推荐:

 

《从0到1》

  

这本书谈论的主题是商业与创新,正好符合眼下如火如荼的创业潮。对创业、创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看,但不论怎么创,最核心的事情千万不能遗漏,那就是,这一切都是商业。

书中的核心观点我想大致上可以用一句话表述:成功的商业是基于在关键问题上采取革命性的创新,以此取得垄断地位来达成的。

书中的观点在最近俩月的互联网文章中频繁被引用,但大多只是用以掩盖它们“从1到N”本质的障眼法罢了。本书已经替代“飞猪论”和“互联网思维”,成为新一波互联网创业者们争相引用和讨论的新流行词汇。但如果你真的关心创新对商业的作用,可以尝试抛开原有的观点,看看Peter Thiel这位硅谷人的经验和建议。值得一看。

我也顺带说说自己的看法。国家层面鼓励创业与一窝蜂“互联网颠覆”都是需要被警惕的,一个产业一旦被政策引导,就意味着其暗含着高风险与高难度,而国家引导创业,从经济层面上看是基于就业压力和刺激经济活力等因素,并不代表任何人都应该去创业。创业的本质是资源变现,在对行业理解不够深刻又没有相关的资源时,贸然创业是很危险的。同时,设计的成功,最终都是商业的成功。那些基于优秀设计突出重围却没能发展壮大的公司,恰恰是忽略了“商业”这本质。

 

 

《乌合之众》

  
这本书我原本买了纸质版,但是懒得带在身上,于是另外买了同一个译本的kindle版,方便在通勤路上看。

这本书我很早之前就想读,因为它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书中所阐述的,是在群体属性下个人意志的消失以及群体行为特征的现象和原因。尽管部分观点有性别歧视和种族论的嫌疑,但就总体而言,他对群体心理和现象的分析、总结放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也是依然成立并值得深入研究的。

书名原是《The Crowd》,群体的意思,但翻译为“乌合之众”确实在精妙,一个词便把该书的精髓表达无疑:任凭再聪明、理智的人,一旦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便会失去一切自主思考的能力,沦为集体意识和行为的奴隶,变成不可理喻的、情绪化的、低智商的行尸走肉。所以说,要远离疯狂的人群,一旦出现群体效应,那就意味着失控。

我是在看完《从0到1》后看的这本书,从“独裁垄断是真理”到“群众愚昧低智商”,不得不承认我确实产生了一些阴暗的联想,但抬头看看这个世界,又不得不承认确实符合那些联想。

 

 

《学会提问》

  

这本书介绍的是批判性思维以及训练和运用的方法。尽管我受到父亲的教育的影响,从小就有意识地质疑一些现象,但看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自己质疑的层面不够深,原因在于我的质疑是出于习惯,却没有完整的方法,所以即使提出了疑惑,但却没有更多角度的思考路径。

我曾以为质疑是人的本能(因为我打小就这样),但随着成长过程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才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前两年看过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后,开篇第一句话就时常萦绕在我脑海,提醒自己不要过分批判。当我们经常对周遭看不顺眼时,很可能是陷入了“狭义批判性思考”的陷阱:通过批判来证明和保护自己既有的观点。往往这样会让自己离真相更远。

作者所主张的“广义批判性思维”旨在强调对任何观点提高警惕,通过多维度的审视来理解并判断其可靠性,包括自己过去及现在的观点。不盲从任何人,也不盲从自己。

 

*已发布于知乎|读书有疑

2 thoughts on “跳出篱笆墙

    • 电子书还能借?这我绝对是头一次听说!怎么个借法?电子书不是应该下载到设备上么?快和我说说,深圳的图书馆是要收费办卡的,馆内也没有电子书借阅的方式。你说的“这里”是指伦敦还是大马?

...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