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 iPhone 折叠谁的梦?

*首发果壳,同步知乎

多数未来离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它们只是不均匀地分布在世界的时间线上。

每年三四月,数码圈都会非常热闹,各家大厂都在展示着自己对未来的看法。OPPO 秀出了不可能的曲面,一加发布了双眼的哈苏,小米和魅族也拿出了新的多摄方案。然而,如果要问:未来的手机应该长什么样子?相信没有人会把注意力从正面的屏幕上移开。

华为 mate X2 折叠铰链结构

屏幕对现代人如此重要,所以当华为拿出了第二代折叠屏手机 mate X2 的时候,大家总会忍不住把目光投向那个吃掉了70%利润的行业霸主——苹果:

你什么时候推出折叠屏 iPhone 啊?

🔺像可乐一样的 iPhone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了 iPhone 在全球范围当中最大的一块市场,但毫无疑问的是,iPhone 并不是一款给中国市场定制的手机。它所面向的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大市场。这是我们分析 iPhone 产品及工业设计策略的最大前提。

1983 年,乔布斯对当时的百事可乐公司总裁约翰·斯卡利说了一句震撼人心的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一起去改变世界?”然而,这个男人后来把乔布斯赶出了苹果。

但有意思的是,在某种层面上 iPhone 和可乐其实很相似。

永远的宿敌: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

上到各国总统,下到到普通百姓,大家喝的都是同样的气泡快乐水,而 iPhone 所面对的,也是这样一个跨度巨大的全球市场。这就意味着,苹果必须把 iPhone 作为一款行业标准品,来考虑它的产品策略以及设计决策。

标准化的产品定位不仅能让 iPhone 在更普世的市场上站稳脚跟,也能方便灵活地调整刀法去尽可能吃掉长尾市场的份额。“因销量不好而停产”却实际售出了高达 1450 万台,名列全球销量榜第十位的 iPhone 12 mini 就是非常好的证据。

调研机构 Omdia 公布的统计数据

工业设计最基本的思考方式,就是制造工业标准品。无论厂商在材料、工艺、软件上投入多大的研发,最终都需要通过工业设计将它们优雅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一组、一系列可以大规模量产且良率可控的产品。

工业标准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软硬件的一致性、流畅度和稳定性,都必须建立在包容性之上。

然而折叠屏作为机械结构与柔性屏幕所诞下的长子,无论是材料的耐久度、精密结构的稳定性,还是软件对其的适配工作量,以及难以定型的折叠方案,它的标准化、一致性与稳定性都很难称之为一个包容性足够强的优雅方案。尤其是在以厌恶机械结构著称的苹果面前,这种会打乱 iPhone 发展路线的技术方案,很难得到苹果的青睐。

🔺苹果所青睐的创新

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他们这 40 年来的研发路线吧:

上世纪 80 年代,在大型计算机转向个人计算机之时,他们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尽管这个创意是从施乐实验室里拿过去的,但他们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手握鼠标指指点点即可操作电脑”的全新交互方式。这开创了个人电脑的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市面上的鼠标方案成本高达 400 美元,苹果为了这套新的交互方式,设计了一款以滚珠为核心的新式鼠标,使鼠标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至 35 美元。它在图形界面系统的推广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左一为初代苹果鼠标

2007 年,当时还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万万没想到,一款几乎没有按键的“奇葩手机”居然在后来成为了它的掘墓人。

今天我们都知道,iPhone 的成功制霸得益于 App Store 的生态。然而如果没有硬件与交互的根基,软件、服务和生态根本无从谈起。苹果为了打造自己的梦想,将大屏幕、多点触控技术和基于手指点触的人机交互带到了一款手机上。

尽管早在 2004 年就已经出现了触摸屏手机,但那些把无线网卡和 Windows 拼凑在一起电阻屏手机实在太难用,直到胖指头也能舒服操作的 iPhone 出现,人们才开始相信:

这是未来!

乔布斯在发布会上嘲笑旧时代

2014 年 9 月,库克在发布会上说出了激动人心的那句“one more thing”后,苹果在手环大战的尾声拿出了自己对这个市场的回应:Apple Watch

首次面世的 Apple Watch 上第一次实装了 3D touch,这是一项手环不会搭载的技术,但它令 Apple Watch 拥有了全新的交互形式。尽管 Apple Watch 比其他品牌的手环晚了几年发布,但苹果显然更乐意把它做成一款产品定义上更重,但交互设计更加完善的一款产品。

在这块如此小的屏幕上,苹果再次拿出了自己对人机交互思考的独特答卷。

Apple Watch 最初的交互设计草图

2016 年 9 月,iPhone 7 发布,同场发布会上还发布了另一款至今仍统治同类市场的新产品:AirPods。在当时,你很难想象,一对没有了线和按键的耳机要怎么操作?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只需要轻敲耳机,就可以实现各种基本操作了。

然而三年后,2019 年发布的 AirPods Pro 又拿出了一个将听觉与触觉结合的交互设计:捏按耳机柄时,耳机会同步发出与动作对应的清脆声音,轻触短按会听到“咔嗒”,长按会听到“duang”。在耳机上,还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平面造型来引导手指按压的位置。

虽然没有实体按键,但用过的朋友都知道,那种迅速、清脆的反馈,仿佛按在了实体按键上。

苹果官网上 AirPods Pro 的介绍

显而易见,苹果始终致力于将那些新的技术转化成新的交互设计,让人们不必关心技术,只用自己最熟悉且最强大的工具——手,来使用一款新产品。

反观折叠屏,它能为 iPhone 提供什么全新的交互机会呢?或者说,一款更像 iPad 的手机对苹果而言有什么好处呢?

🔺柔性屏的未来不仅仅是折叠

从利润和市场份额的角度去看,苹果当然不会用一台更大的 iPhone 去冲击 iPad 的市场,从他们在 iPhone 12 mini 上的策略就能够看出这件事。他们很清楚,小尺寸手机的市场空间是存在的;但他们更清楚,这是一个吃了一口就得等上三年才能再收割一次的长尾市场。

折叠屏 iPhone 的市场空间可能还不如 mini 的 1%,同样的技术,为什么不拿去做更有潜力的产品呢?

比方说,两倍面积的 iPad Pro 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一个便携的桌面系统,成为 M 系列芯片打通生态后的一道桥梁?又或者说,在智能音箱、汽车上使用这种技术来创造一种之前没有的交互形态?

苹果柔性笔记本的相关专利

当然了,这些想象都只是基于他们现有的产品和生态去说的,作为外人,我们不可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

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折叠屏手机仅仅只是柔性屏这种材料在这一个具体场景底下的尝试。然而,柔性屏幕本身的可想象空间要远比这大得多。

事实上,苹果对于柔性屏幕的尝试早就开始了,2017 年发布的 iPhone X 上的那块全面屏,实际上就是将柔性屏幕的末端折叠过去实现的。

iPhone X 的折叠式 OLED 特写

如果我们把视线转向汽车行业,会看到他们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在车辆智能化和交通智能化之前,汽车设计几乎要走进雕塑设计的死胡同里了。这并不是说造型不重要,而是当车厂们年复一年地在造型上修修改改时,动力系统却几乎再没突破;当智能化进程正在席卷我们身边大大小小各种产品时,今天的车主还需要忍受那个又笨又土的原车中控。

尽管电动车这几年玩得风生水起,但把动力来源从石油换成电就能给汽车市场带来真正的变革吗?并不能。真正带来活力和变革的,是电动车上先天搭载的智能化历史浪潮。

宝马的智能座舱概念设计

把手机做成折叠屏,本质上是一个把汽车造型玩成雕塑类似的思路,都是把这个东西作为一个孤立的物件来考虑。一旦我们把汽车放到整个智慧交通系统当中来看的时候,立刻就会意识到,车辆的形状、乘坐空间的交互,都必然会有一系列全新的设计原型出现。众多车厂在未来,可能会转变成出行服务公司的车辆供应商。

手机行业的困局,绝对不是通过增大屏幕就能打破的。只有把手机放在手表、手环、耳机、AR眼镜、平板、桌面电脑、智能音箱,甚至是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座舱这一系列大的系统架构体系下,它才能够摆脱现有的困境。这种系统化的梳理与重组,不仅会带来大面积的产业升级,更会推动像手机和汽车这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产品,在未来 10 年诞生新的“设计原型”。

🔺更大胆的想象与未来

早在 2008 年,当时的诺基亚研究中心与剑桥大学就曾经对外展示过一个极为前卫和大胆的设计方案:Morph

这是一个结合了柔性屏幕与纳米技术的概念机,它所探索与想象的是材料科技的进步,在个人计算设备上的应用潜力。它可以在平板、手机以及腕表之间自由地切换形态,还有一个耳机形式的计算主机,与屏幕作为子母组合实现更多层级的交互操作。它甚至可以实现表面自清洁,以及在屏幕上做到真实的物理触感。

这看上去好像是天方夜谭,但实际上柔性屏幕的研究早在那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近些年才实现了小尺寸柔性屏幕的量产。

作为最早开始研发智能手机的公司,当时的诺基亚如此强大且富有想象力,不可能没有想象到今天智能手机的样子。但骄傲的心态以及封闭的做法,让他们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iPhone 从 2003 年开始设计,直到 2007 年才拿出来发布,他们所用的技术并不是当时最新的,真正让他们赢得市场的是对人的理解,以及优秀的交互体验。所以,亲眼见证了前辈的困局与落寞的苹果心中很清楚:

手机已经走到头了,未来属于 AR、汽车以及更大的物联网体系。柔性屏幕的未来,在那里,不在 iPhone 上。

...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