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骗子:)

现在的骗子也太不上进了!

2022年了还给我打电话说「你有一份来自云南的包裹被我们查获了」这种话!一次挂了还打第二次,反问她是哪里的派出所,竟然跟我说是南山区?

不行啊,这个谎太多bug了!

前两天降温,小叶给我网购的被子

不过我确实有一个包裹,在公司楼下的架子上。

正当我准备给我太太吐槽这件事的时候,发生了如下对话:

为什么我会接到她打来的陌生私人电话呢?

因为她要开始帮远在法国巴黎的发小在小红书上运营他的珠宝设计了哈,上午刚注册了一个新号码😂

现在有点后怕,幸好刚才没有骂骗子死全家……

西乡 UFO 目击事件与宇宙宗教基础

上周三傍晚,朋友 zian 给我发来一张截图,内容是一个飞行员记录的一次在高空 8400 米处遇到的 UFO 事件。巧合的是,在那大约一周以前,我也在西乡的出租屋里目击了一次不寻常的现象。

当时我正在屋里写视频文案,觉得有点累了,就站到窗边休息一下。刚望出去,就看到远处一个非常明亮的光点。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我平时经常会望向那片天空,对于一般的民航客机飞过时会发出多大的光亮,以及常见的航道轨迹,都比较熟悉,但当时看到的那个光点很明显跟我平时看见的飞机完全不一样。

如下图:

白点是根据印象标注的大概位置和轨迹,并非实拍

那个光点比我平时看到的飞机航灯亮非常非常多,甚至有一点晃眼。大致的亮度就类似图中标注的白点和周围光照环境之间的对比关系,光点体积比标注点略小一点点。它在前段过程中类似悬停,移动速度比较慢,后段向右侧横向移动,目测速度比前段快。我看见它的时间大约持续了三到四分钟。当它移动到楼群后面时,我等了大约五六分钟,没再见到它从楼群后方出来,才没继续观察,回到屋内的座位上。

当时被这个光点深深吸引住了,直到它飞近了楼群,我才想起回屋去拿手机来拍它。可惜的是我拿起手机打开相机的时候,就已经看不见它了。

「楚门的世界?」

当时我心中的第一反应,并非是关于 UFO 和外星人之类的各种猜想,而是觉得:这是不是围困着我的这个世界之外的那些观众或观察者所释放的某种信号?或者是他们的什么仪器设备的穿帮瞬间?因为最近几年,地球人类社会所展现出的各种匪夷所思,让我再次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客观性令我感到诸多不信任。关于「我是谁」这个持续困扰着我二十多年的问题,再一次被提到台面上来。并非关于自我身份认定,而是对于当我每一次进行自我剖析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额外的声音在质问「为什么我能且仅能感知到我自己」这个问题,那时候的我,很明显,是在一个抽离的视角中看着我自己的。这个观察我的我,和这个被观察的我,是否存在主客关系?是否存在容器与内容的关系?是否存在第三个观察者在远处?

生物的神经衍化真的可以达到质疑自我存在的程度吗?

仿生人会在梦见电子羊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梦吗?

那个光点会再次出现吗?

如果在这个时代,还能出现什么新的宗教,那一定是关于星辰和宇宙的梦想。我知道飞天面条神教是在对传统宗教的讽刺和挑衅,但如果传统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幻觉,那么,我又有什么办法可以确认,宇宙和外面就不是另一个维度的幻觉和毒品呢?JWST 带回来的究竟是宇宙往事的真相,还是另一个牢笼的边界呢?它会产生新时代的宗教基础吗?

我确实对地球人类没什么信心。

但我竟然还相信黄金精神,呵,这是多么矛盾啊!

冒险者的设计宣言:深度专访 Find 系列工业设计师 [ 文章&视频 ]

Bilibili 播放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m4y1R7Ff/

YouTube 播放地址:https://youtu.be/EUqDPR6SO14

如何评价 OPPO Find X5 系列的外观设计?

我在春节前就收到 Find X5 Pro 这款手机了,这个设计应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老实说,我非常不喜欢去年的 X3,因为我没有办法接受那种秩序失衡的感觉,这事我去年公开说过的。但今年的 X5 Pro 我必须老实承认,在我拿上手之后是确实有惊喜的。这种惊喜的感受大体上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秩序重塑和形态重心的回归;

二、材料和工艺所带来的质感提升。

先说一下,最显而易见的造型吧。

Find X5 系列和去年的 X3 相比,有一个非常显眼的变化,那就是镜头模组整个的布局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去年的三角布局激起了非常大的讨论,我也公开表达过很不喜欢那个设计。但我所关注的并不是模组排列方式像与不像的问题,而是它的布局和整机造型之间没有合乎逻辑的对应关系。今年的 X5 系列没有在那条跑偏的路上继续下去,而是选择以双主摄作为视觉核心,将其余器件规整地放置在其一侧,有主次地呈现每个器件真实的样子。

这么布置的好处有两个:

1、作为商品来说,有主有次,卖点突出;

2、在设计的层面去看,将摄像头、闪光灯、麦克风按照其各自的大小及主次排列,最终会形成一个逻辑合理但不过于夸张的秩序,没有过分强烈的存在感。这种不过分的存在感,对于这款曲面形态的设计方案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去年三角布局的镜头组实在太过于抢眼了,导致事实上最值得被注意的一体化曲面设计几乎沦为了背景板。然而今年 X5 用一个规规矩矩的镜头布局,终于将视觉的重心重新拉回到那个布满整个背部的一体化曲面上。

设计一定是需要取舍的。所有元素都想强调,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没被记住;只有明确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放弃掉一些不必要的执念,才能突出真正要表达的事情。在 Find 系列上,OPPO 真正想要表达的设计理念恰恰是 X3 上被镜头排列抢掉主角戏份的那个:

一体化曲面

在我看来, X5 系列才是去年 X3 应该有的完成形态的样子。从和 Find 系列两位设计师聊天的过程里我得知:由于是在 X3 临近量产前,陶瓷技术才有所突破,所以非常可惜没能在 X3 上应用陶瓷材料。而采用陶瓷材料替换掉玻璃,恰恰是 X5 比 X3 更进一步的关键所在。

这就是第二点,材料和工艺带来的惊喜。

从 OPPO 今天发布的视频来看,今年 Find X5 Pro 的后背是采用陶瓷 CNC 成型后,经多次抛光处理成光洁的表面效果。去年的 X3 因为是玻璃后背,在热弯工艺的限制下,镜头组凸台边缘的轮廓线无法做到设计师所期待的那种挺拔、利落的边缘棱线效果,而是有点肉乎乎的圆角。换成陶瓷材料后,这个遗憾就顺理成章地被解决了!

Find X5 Pro 后背的形态轮廓,是将一整块陶瓷粗胚放到数控机床中铣出来的,这就意味着,造型空间被新的工艺进一步释放,设计师可以更加自由和精准地控制曲面上的各处细节。与采用热弯工艺的 X3 相比, X5 Pro 镜头凸台的边缘明显更加干净利落,不再是 X3 那种肉乎乎的样子了。

另一处由材料带来的改进是,由于玻璃自身具有双层反射面的材料特性,导致在 X3 的曲面上会因为多次反射、折射产生一些多余的光影,给本就秩序欠佳的后背更添一层乱。采用陶瓷材料的 X5 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陶瓷只有最表面这一层高光反射面,曲面形态不会被多次折返的光线干扰,一体化的曲面效果就可以被精简到最纯粹的状态。

与 X3 相比,可以说采用陶瓷后背的 X5 Pro 才是最接近设计师最原始设计意图和表达意象的完成品。

但是,当我切换回设计师的视角再来看这款设计的时候,始终还是会觉得:“唉,有点吃亏。”

因为如果只有静态的视觉呈现,很难有非常合适的表现手段来向观者表明:这是一块陶瓷。无论是渲染的效果图,还是真机实拍的照片,似乎很难用静态的图像来表达出陶瓷材料与光亮的塑料表面之间有什么显著的差异。对于眼睛来说,难辨伯仲,这在网络舆论环境里是一个非常容易吃亏的设计。但我们毕竟不是吃住在网路里的,而是生活在物理世界中真实的人,只要拿在手上感受到实物的分量,用指尖轻敲背盖时获得清脆的反馈,就能立刻感觉到一体化曲面陶瓷在质感上的舒适!

最后再说回 “一体化” 这件事。

在社交媒体上一直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各种产品的设计会随着产业的发展,最终趋同。这种倾向会导致所有品牌的产品变得越来越像。然而实际上,任何品牌的设计师都会在这种趋势之下,尝试做一些打破僵局的动作,为产品的设计寻找新的突破口和立足点。在手机这个品类上,业内很早就认定了“一体化”这个未来的主流趋势,因为它意味着零部件和装配工序的减少、整机与细节精致程度的提升,以及更可靠的物理性能和审美上的追求。

但问题在于,越是精简视觉特征,设计就越难执行。因为一旦形体处理得不到位,就会成为缺少识别度和记忆点的平庸之作。同时,形体越简练就对工艺制程的要求更高,这对成本和良品率的管控都是很直接的挑战。所以,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体化是趋势,但付诸实践的品牌很少。

直到 Find X5 Pro 的真机到手后,我确信,在一体化这个大的趋势当中,除了那个直边棱面的经典黑石,终于又有一个品牌找到了另一个足以树立为品牌形象的设计语言了。尤其当我从设计师那里问出,他们还有一些没应用在新手机上的工艺储备后,我相信,一体化曲面这个路线会成为 OPPO 未来持续精进工业设计的开端。

不过话说回来,任何一家厂商估计都无法回避,陶瓷这种材料实在太难驾驭了,所以 Find X5 Pro 还是稍微重了一些。希望 OPPO 接下来能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减重的同时,更好地驾驭陶瓷这种材料吧。期待他们继续挖掘出一体化曲面设计的潜力!

文章首发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7033609/answer/2351776435

【 与设计师的深度访谈视频 】

Bilibili 播放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m4y1R7Ff/

YouTube 播放地址:https://youtu.be/EUqDPR6SO14